|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汞污染
汞污染引起的日本水俣病患者各种汞化合物的毒性差别很大。元素汞基本无毒;无机汞中的升汞是剧毒物质;有机汞中的苯基汞分解较快,毒性不大;甲基汞进入人体很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排泄很慢,特别是容易在脑中积累,毒性最大。
编辑本段汞
汞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里大部分汞与硫结合成硫化汞(HgS),亦称“辰砂”或“朱砂”,广泛地分布在地壳表层。辰砂及其多晶体偏辰砂是主要的含汞矿源。随着自然的演化,环境的各个因素中都可能含有汞,形成汞的天然本底。
编辑本段汞污染
汞的本底对判断环境中的汞污染程度很有意义。地壳中汞的平均丰度为0.08ppm,土壤中为0.03~0.3ppm,大气中为0.1~1.0ppt。汞在大气中呈蒸汽态,因而雨水中也有汞,平均浓度为0.2ppb。水中汞的本底浓度,内陆地下水为0.1ppb,海水为0.03一2ppb,泉水可达80ppb以上,湖水、河水一般不超过0.1ppb。
编辑本段汞污染来源
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汞污染,主要来自氯碱、塑料、电池、电子等工业排放的废水。据估计,1970~1979年全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直接向水体排放汞的总量约1.6万吨;排向大气的总汞量达10万吨左右;排入土壤总汞约为10万吨,而排向大气和土壤的也将随着水循环回归入水体。 由于天然本底情况下汞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均有分布,所以汞的迁移转化也在陆、水、空之间发生。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的汞随风飘散,一部分通过湿沉降或干沉降落到地面或水体中。土壤中的汞可挥发进入大气,也可被降水冲淋进入地面水和渗透入地下水中。地面水中的汞一部分由于挥发而进入大气,大部分则沉淀进入底泥。底泥中的汞,不论呈何种形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或二甲基汞。二甲基汞在酸性条件可以分解为甲基汞。甲基汞可溶于水,因此又从底泥回到水中。水生生物摄入的甲基汞,可以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体内甲基汞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危及鱼类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汞虽然是一种累积性毒物,但人体对汞具有一定的排泄能力。试验表明,成年人每天摄人0.025毫克的甲基汞,由于人体排泄能力使之不会在身体内累积,若摄入量超过人体的排泄能力,会在体内累积。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在大脑中累积了甲基汞,损害脑组织所致。在人体其他组织中的金属汞,可能氧化成离子状态,并转移到肾中蓄积起来。人体受汞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性症状,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等。大量吸入汞蒸汽会出现急性汞中毒,其症候为肝炎、肾炎、蛋白尿和尿毒症等。这类病有严重的后遗症和较高的死亡率,还可以通过母体遗传给婴儿。在我国松花江和蓟河流域的一些渔民体内有明显的汞积累,而且已经出现了“拟似水俣病”的病人。 由于汞的毒性强,产生中毒的剂量就小,因此我国饮水、农田灌溉,都要求汞的含量不得超过0.001毫克/升,渔业用水要求汞不得超过0.005毫克/升。
编辑本段节能灯的汞污染
节能灯的发光原理就是汞蒸气受激发而发光,所以每支节能灯都含汞。即便按欧洲最新环保标准,一支节能灯的汞含量也约为3--5 毫克。一旦破碎,仅3毫克就会污染约1000 吨水、300立方米的空气! 中国目前年消耗节能灯多达8亿只,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取消白炽灯,节能灯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预计在2015年左右,仅中国市场节能灯的年需求量可达20亿只左右。据专家预测,即使按照500万只废弃灯管中有一半的汞废物可浸入地下来计算,也会形成每年约4.5亿吨水的污染潜能,这一数字远远超过北京所有家庭一年的用水总量。那么,20亿支相当于每年约1800亿吨水的污染潜能,相当于污染400个规模等同于北京城市所有家庭一年的用水总量。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向全国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5亿只。按照预测,这项工程实施后,全国一年可累计节电290亿千瓦时,少排放二氧化碳2900万吨、二氧化硫29万吨。然而,假如未考虑到这1.5亿只节能灯的善后工作,任由使用者随意废弃,那就意味着将有数十吨汞进入自然环境,理论上将污染270亿吨水资源,而全球便于取用的淡水才只有3000亿吨。若再加上大气、土壤、动植物等受到的连带伤害,这项工程最终的得失恐怕就不好算了。 雪上加霜的是,在国家大力宣传推广节能灯产品的背景下,大量滥竽充数的劣质节能灯搭便车充斥市场,造成扰乱市场、浪费能源、加重污染的多重危害。近些年节能灯一直背负着“节电不节钱”的恶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上的节能灯产品质量低下。2010年元旦前后广东省质监局进行了一次节能灯产品市场抽查,结果显示有近8成不合格。而同期湖北省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当地市场节能灯产品的合格率也仅为33.3%。人们知道,劣质节能灯寿命很短,因此淘汰率就大大提高了,这就意味着,进入环境的废旧节能灯数量增加,汞污染也就加重了。 本来被寄予了美好希望的节能灯,现在却要背负起沉重的环保债务,这实在令人尴尬。恰是因为对节能灯环保问题的忽视,建立废旧节能灯专业回收机构,对其进行安全无害处理的工作也一直没人来做。目前负责推广节能灯产品的各地经贸部门,大都没有关于废旧节能灯回收的计划,主要是没有切实可行的回收办法。 节能灯作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被政府广泛推广。 我国已经宣布在2012年终止白炽灯的生产。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节能灯背后的隐患,废旧节能灯的回收刻不容缓,只有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才可能有效防止废旧节能灯的汞污染。深圳市作为低碳示范区,为了呼吁广大民市能共同加入废旧节能灯汞防治工作,试点推行“租灯-回收”——“押金出租-上门服务-环保回收”的节能灯“只‘租’不卖”环保模式,把节能灯推广与节能灯汞污染捆绑施实,避免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
编辑本段汞中毒事件
汞中毒,通常又叫“水俣病”。首次出现是在1933年的日本九州熊本县。汞中毒有一定的征兆性,开始是走路不稳,面容痴呆,尔后耳聋眼瞎,重者全身麻痹,最后精神失常,以至死亡。这是因为汞中毒是一种神经中毒,可以造成全身性的神经损害。但是汞中毒又是可以预测的。当时在日本就发现了一种猫,被称为舞蹈猫。原本正常的猫,走路变得摇摇晃晃,就像跳舞一样。为什么猫会先得病呢?这是因为猫去吃水俣湾里的鱼,而水俣湾的水受到污染汞含量超标。汞被鱼吸收富集,再通过食物链转到猫和人的体内。猫因为吃鱼多,所以先中毒。猫得了舞蹈病,也就是水俣病,这时人还可以进行及时的救治。这是因为人体内的汞含量还没有达到临界值,一旦到达临界值,就很难进行治疗了。所以说,汞中毒还是有一定的可预见性的。 还有就是,在香港有一些人发现自己经常感冒,总感觉很累,经常头痛、失眠、颈椎痛、腰痛,而且久治不愈。经过化验,发现这些人体内的汞比一般人都高,病因就是这些人爱吃海鱼。类似的情况在日本水俣,农民的发病率就要比渔民低得多。概括地讲,在被污染的水域浅水鱼的汞含量相对较高,深海鱼类相比较来说则低得多。
编辑本段总结
有人预测,本世纪将流行精神病,因为汞的中毒主要是损伤神经,所以说体内汞含量太高,就有可能得精神病。七十年代中国精神病发病率是3.2‰,现在上升到15.56‰,大约一千五百万人。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长期以来,汞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一个小的电开关、电池、荧光灯、电脑的各部分、一些测量仪器、水银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械以及牙科中广泛使用的汞合金等等。据相关资料介绍,卫生保健部门所使用的汞虽然并不是全球人为汞排放的最主要来源,但由于这些含汞器械、设备与人们日常生活接触很多,又容易被各界所忽略,就成为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汞污染源。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我国目前每年约生产1.2亿支充汞式体温计,按照每支含汞量1g计算,仅此一项,年用汞量就可达120吨。若将水银血压计也考虑在内,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汞消费总量非常惊人。 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含汞器械发生意外破损,在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就会给人们的健康直接造成危害;而且,如果疏于管理,汞废气物将通过焚化、固体废弃物或废水等形式流入环境,造成当地甚至更大区域的危害。 但是,公众对于汞污染的后果及其自我防护认知水平还很低。据一家医院对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对于外漏汞,认为不用处理的占6%;将漏出汞就地倒出者占52%;有3%的护士认为汞滴好玩,曾经用手去触摸汞滴;27%的护士将漏出汞直接倒入垃圾桶;4%的人倒入下水道;有8%的人将汞用注射器吸取后注回血压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