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7446|回复: 14

[技术文章] 一篇关于王财勇高工的最新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5 09: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从应急负载视角理解线路过负载保护公式SEI王财勇.pdf (1.08 MB, 下载次数: 88) 上传一篇关于王财勇教授级高工的最新论文,王工好像是和城版主的学术观点是一路的,各位可以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 E币 +8 收起 理由
linjianming + 1 + 8 上传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贺湘琨】如何理解低压线路过负荷保护公式.pdf (206.04 KB, 下载次数: 45) 这一篇是和主题相关的另一个高工的文章,上传来一起给大家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0: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hufaxianzhe00 于 2011-5-27 11:58 编辑

贺工的另一篇和此相关的文章 对低压配电线路的过电流保护的两个公式的理解.pdf (116.84 KB, 下载次数: 39)
发表于 2011-5-25 10: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5-25 10: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5-26 08: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5-27 05: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5-27 11: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IEC和GB)中的问题是没有交代清楚I1是什么。如果承认I1与I2是客观存在的和不同的,那么贺工的”带“的问题就是正确的,如果从连续负荷与变化负荷方面理解,王爷的也是正确的,这两种理解并不矛盾。在下的理解利用,更多地是人为设计出I1与I2,以达到满足1.45的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3 收起 理由
冷若冰 + 3 顶。。。。。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27 1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911的说法我认为很对。。。。。
发表于 2011-6-2 21: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1-6-8 1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下载看看吧
     
发表于 2011-6-8 10: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钱了,怎么办
发表于 2011-6-15 14: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下了 看看先 谢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下了 看看先 谢楼主{:handshake:}{:1_274:}
发表于 2012-5-20 2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待我先下载拜读下牛人的文章后再行发表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08:27 , Processed in 0.08016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