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入门者

[问题探讨] 住宅单元采用单相电源供配电时,户箱还要设过、欠压保护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30 13: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设计的住宅,共五个单元,2000年竣工,插座回路带过电压保护,照明不带。07年故障出现,在三单元出现了插座跳闸,照明灯烧坏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9楼:

   看来你的同事,家电还没烧成报废程度。
   “板修”,这种修理技术已落后了,这是在校职高生也能干的活。这里小城市里也早有更换元件的了,收费也不高。
   家电先进落后不能看规范、标准,以广为人知的电视机来说,黑白电视机标准里还有,还先进吗?大屏幕电视机,背投、等离子已消音灭迹,还先进吗?最近报道,液晶电视机的CLD,将退出市场,经销商已不进货,被LED所代替。
   旧家电换新,国家补贴10%%%,已几年了,国家不是钱多了没地方用,其原因是什么?

   对于配电为主的建筑电气工作者来说,除关注本专业的配电设备:变压器、开关、线缆等外,还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里“天文”指的是发电、输电;“地理”指的我们为之服务的用电设备。
   很久前已进入网络时代,输配电已进入智能电网时代,住宅用电设备,早已进入微电脑时代,现在正在进入智能家居。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不能老停留在老知识面上。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5: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5楼:

   “不能见风就是雨”,正还说对了。根据提供的百度地址,查了“家用电气烧毁”,粗略看了几条,分析如下。
   一栋办公楼,相线25、中性线10,而且线材为铝线。这种设计哪一个会在新设计采用,审图能通过?这种事故,老楼中会有,新楼中发生率为零。
   农村变压器过载烧家电例子很多,城市老小区也有过载烧变压器或跳闸的,因此停电遇到好多次,但烧家电的一次也没有。现在经电网改造,一台杆上变已在不同位置增至四台杆上变。新小区设计变压器容量,其负载率已远低于100%,更不可能过载,除非特殊故障。这种因过载烧中性线的故障率将降到零,而且这种故障特点,断N线在进楼之前,进楼处装一只总的保护器就行了,完全不必每家每户都装。
   接错线的,现在电缆芯线各种颜色很清晰,按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接线,是不会错的,除非是色盲或醉酒者。如果接线后,负载开路时,测量一下相中电压,接错线很容易发现的。
   真正因N触头接触不良烧家电的不多了。如何减少N触头,少用四极开关应深入推讨。
   baidu上,共60多页700余条,除去重复的广告的,大约600多次故障。全国30多省市,每省市平均20次。每省市有几十个城市,有的城市一次也不会发生,发生概率多大,可估算出来了。全国五亿多住户,“断零”故障率是几百万之一。
     
发表于 2011-12-8 13: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已经发布,明年4月1日实施。其中要求套内要设过、欠压保护电器,并且是自恢复式的。
发表于 2011-12-8 13: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自注册会员10楼发言:依JGJ242-2011,须设过欠压,自复位。但此规范尚未实施。

    看本论坛《建筑电气技术 》 的55页,贴子“住宅分户箱进线开关的欠电压脱扣器是否要有延时功能?”第25帖,已有广告,是单相的,40A的,只能用在户箱。
发表于 2011-12-8 14: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4: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收到《智能建筑电气 》(上海),有一文,对《民规》中类似条文提出不同的意见,值得一看。

    《智能建筑电气 》(上海),敢于刊登对《民规》条文提出不同意见,值得一赞。
发表于 2011-12-8 14: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5: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23楼名称错了.

     《智能建筑电气 》(上海),应改为《现代建筑电气 》(上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22:24 , Processed in 0.0640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