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2-16 1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文章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
1、火灾时,工棚内实际负荷是多少?都是什么负荷?没有调查内容。
2、电缆是过载后导致绝缘过热,进而发生绝缘燃烧,(有没有发生短路?没有说清楚。燃烧不一定短路的)文章认为火灾是电缆燃烧,作为事故分析应当去买一盘同型号的电缆来,做燃烧试验。文章没有这样做。
3、工棚的做法违反国家的临时施工用电相关规定的地方没有做分析。国家的临时施工用电相关规定是否完备文章没有分析家。
4、作者对电气事故的发生归结为不正确的保护上,实际上在任何国家要保证所有的线路都得到完全正确的保护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香港有《内线规程》日本有是什么守则,我忘记了,美国有布线规则。只有在布线上弥补保护的不足。
5、短路灵敏度的问题:实际上是受电缆的短路热稳定决定的,不满足,仅是电缆的绝缘会受到破坏,并不是说断路器就不动作了。作者以短路灵每度校验导线的长度,我怀疑算法上不对,这种算法可能是从接地故障保护允许的导线长度算法抄搬过来的。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1-2-16 09:11
文章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文章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
1、火灾时,工棚内实际负荷是多少?都是什么负荷?没有调查内容。
用电负荷:现场每个房间均设置荧光灯(24h点亮且不设置灯开关:这点实际上也令人不解,非但不节能更不利于人身健康,在黑暗中入睡才是最好的)和电阻炉等,其现场可燃物几乎全烧毁。
2、电缆是过载后导致绝缘过热,进而发生绝缘燃烧,(有没有发生短路?没有说清楚。燃烧不一定短路的)文章认为火灾是电缆燃烧,作为事故分析应当去买一盘同型号的电缆来,做燃烧试验。文章没有这样做。
类似试验早已做过,只不过是在以前做的:大开关接较长的小截面线缆,末端短接,开关不脱扣,导线燃烧(由上海第三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的两位专家介绍)。
治学以诚老师若不信的话,也可以按此案例,模拟实际情况做一下试验。
3、工棚的做法违反国家的临时施工用电相关规定的地方没有做分析。国家的临时施工用电相关规定是否完备文章没有分析家。
此临时工棚是一个小型工厂内的两层小型钢结构建筑改建,并不处在施工现场,故当时没有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去分析,个人认为用过负荷、短路、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和配合选用防火RCD(该处可选I△n=100mA,其他场所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300mA或500mA)分析此案例警示所有电气设计人员,应无错。
若有错,敬请治学以诚老师指正和补充。
4、作者对电气事故的发生归结为不正确的保护上,实际上在任何国家要保证所有的线路都得到完全正确的保护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香港有《内线规程》日本有是什么守则,我忘记了,美国有布线规则。只有在布线上弥补保护的不足。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规定的过负荷、短路、接地故障保护,是必须予以遵守的,应该满足其规定。
治学以诚老师认为在一般普通的配电线路方面,过负荷、短路、接地故障保护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是可以不满足的,告诉我们一下,若能举例将不胜感激之至。
治学以诚老师说:作者对电气事故的发生归结为不正确的保护上,实际上在任何国家要保证所有的线路都得到完全正确的保护是不可能的事。。。。。。
不理解治学以诚老师的意思。
任何国家要保证所有的人完全遵守交通规则是不可能的事,但不能说违反交通规则就是对的了。
中国违反电气设计原则的现象比较严重(当然不包括治学以诚老师),自然也不能由此认为违规现象无所谓。
5、短路灵敏度的问题:实际上是受电缆的短路热稳定决定的,不满足,仅是电缆的绝缘会受到破坏,并不是说断路器就不动作了。作者以短路灵每度校验导线的长度,我怀疑算法上不对,这种算法可能是从接地故障保护允许的导线长度算法抄搬过来的。
算法确实是按《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抄搬过来的,且简化了一下(仅分析了此小截面线缆的电阻),主因是此案例较为特殊:
MCCB就设置在变压器旁的PC柜上,不存在供电主干线。
治学以诚老师怀疑算法上不对,能否教我们比《工民手册》第三版更好、更精准的算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