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22 19: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大鼻山: 近两日我受人启发,耐心看了一些资料,发现无论5s还是单相短路1.5倍系数问题,大家(含自己)不少言论都较肤浅表面或凭空杜撰。我建议:多看看,多学学,会有另一境界。
盼,有了新认识,在论坛上说说,共同提高。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179的表4-32,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计算公式 Id=Un/√3/Zphp 不会错吧!
在113#提到的几个公式
楞次焦尔定律 Q=0.239I*I*R*t,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也与时间成正比,不会错吧!
热量、比热、质量、温度关系公式 Q=C*M*ΔT,温升 ΔT与热量 Q成正比,不会错吧!
铜导体电阻与温度关系公式 Rt=R20〔1+0.004*〈T-20〉〕,不会错吧!
再一个概念,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电缆通有的持续载流量时时间长时,会到运行极限温度90度〈YJV〉或70度〈VV〉,利用楞次焦尔定律 Q=0.239I*I*R*t,可反推出实际计算电流值时,电缆实际运行温度。这温度比西门子的80度温度要精确度要高多了。
按上述公式得出的线路电阻有很高精确度,而且已考虑了各种温度的影响,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不必再重复考虑温度的影响。
以上计算过程并不复杂,除铜导体电阻与温度关系公式较为复杂点外,其余都是初中生都会算的初等数学。
如果制成表格形式或计算软件供设计者使用,那更简便,但能使结果更精确。使选取的电缆更合理,对节能有利,对持续性发展有利,也对子孙后代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