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林维勇(1928年5月9日—2025年1月22日)是我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行业泰斗,毕生致力于建筑电气以及防雷事业,以卓越的专业成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对中国的建筑电气和防雷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维勇先生是我国建筑防雷标准的重要奠基人,从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他结合工程实践、行业发展、技术更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雷电防护标准,多次主编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 57-83、GB 50057-94、GB 50057-94(2000年版)和GB 50057-2010],奠定了我国建筑防雷设计的基础框架,推动了我国建筑防雷标准与国际标准深度接轨,提升了我国建筑防雷工程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
从1960年代开始,除设计工作外,林维勇先生还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领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部级建筑物防雷标准设计的编制。林维勇先生主编的三版国家标准图集《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86SD566、03D501-3、15D503)荣获过全国优秀标准设计金质奖、银质奖和机械部优秀设计标准图一等奖。该图集以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极强的工程实用性,持续指导行业实践数十年,成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经典。
林维勇先生不仅在工程实践中成就斐然,更通过学术著作与行业期刊分享智慧,他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在《建筑电气》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研究成果。他以毕生精力推动我国建筑防雷事业发展,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卓越的专业学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行业后辈的精神标杆,永远铭刻在我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发展史册。
为深切缅怀林维勇先生,传承林维勇先生毕生坚守的精神品格,镌刻其彪炳史册的突出贡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电气杂志社等单位及林维勇先生亲属,拟联合出版《林维勇先生纪念册》,让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永续流传。如果您曾与林维勇先生有过工作合作、学术探讨、学习交流或生活交集,我们诚挚邀请您将这些珍贵的经历撰写成文章,收录于《林维勇先生纪念册》中,让我们共同以文字铭记他的精神丰碑,传承他的专业追求,激励更多从业者在工程建设防雷事业中续写辉煌。
请于2025年10月31日前提交征文,具体要求见附件。
二〇二五年六月三十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单 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 联 系 人:暴伟 联系电话:13910504506
单 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劳大实 联系电话:13520579820
单 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 系 人:汤威 联系电话:18611681045
单 位:建筑电气杂志社 联 系 人:向东 联系电话:13060049168
附件: 《林维勇先生纪念册》征文的形式和文字数量要求
根据纪念册的整体规划、征文目的及读者的阅读习惯灵活设定,建议可采用以下四种表述方式:
一、老友、名人等心语题词型(100字以内) 您与林老相识相知的岁月,那些与林老彻夜长谈的理想、携手并进的时光,都化作记忆里温暖的光,请用简短、有力、美丽的语汇将您心中那份跨越时空、长存心间的情谊,用饱含感情的词句写出来。
二、短篇精炼型(300-800字) 放在纪念册的“点滴回忆”、“瞬间铭记”等版块,让读者在简单的表达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和深意。采用片段式叙事或抒情方式,比如以与林老相处的具体场景或细节切入,如某次难忘的谈话、合作完成的工作等,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事件经过,融入真情实感,结尾点明其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三、中篇详述型(800-2000字) 若要完整地讲述与林老相关的故事、展现其性格品质和精神内涵,可选择这种表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逻辑或情感脉络递进,详细叙述事件经历,刻画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其对个人或集体产生的影响。放在纪念册“人物特写”、“深度回忆”等重点版块,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详实的内容,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林老、纪念林老。
四、长篇深度型(2000字以上) 若要全面深入地探讨林老的生平事迹、成就贡献,挖掘其背后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可采用长篇表述方式。从多个角度展开叙述,结合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将个人经历与宏大的主题相联系,进行深度剖析和阐述,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