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10941|回复: 10

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7 0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P>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二类防雷建筑需防侧击的高度是45米,楼上所说的处理方法似无根据。</P>
     
发表于 2007-5-17 19: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君子莲</B></FONT> 在(<I>2007-5-15 10:33:10</I>)的发言<BR>
<P>1)、建筑物高度超过各类防雷设计滚球半径时,就需要在各自的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设置均压环,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法拉第笼。</P>
<P>常看到国家标准研究院出的设计图纸是这样处理的:二类防雷建筑,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30米以上)的楼层隔层设置均压环.更有些网上发布的精品图纸,二类防雷建筑,将3层及3层以上的楼层层层设置均压环.</P>
<P>他们这样做错了吗?</P></DIV>
<P><BR>这个做法好像很久以前就有了。这应该是“笼型避雷网”的理论实践。不过如楼上说的,规范不是这么要求的。</P>
<P>哈哈~~<BR></P>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2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摘 要】 建筑图纸审查是防雷主管机构的一项基本业务,本文将从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的角度提出几点具体的实施措施和应当注意的设计要点。 <BR>【关键词】 防雷类别 接地装置 等电位 雷电波侵入   <BR><BR>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筑物内越来越多的装备了各种信息化的电子、电气设备,由于这些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这也是如今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导致损失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因此对建筑物合理的防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对防雷主管机构的防雷设计图纸审查工作提出一个审查流程,并对审查中的几个问题做简单分析。 <BR>一、首先需确定建筑物的用途,了解建筑物的内外结构、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建筑内各部位的电气、电子信息设备设置情况。查阅设计部门对建筑物现场雷电电磁环境的评估分析材料。 <BR>根据建筑物现场雷电电磁环境评估材料中的N、Nc值确定建筑物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BR>N为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c为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 <BR>N≤ Nc ,可以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BR>N &gt; Nc ,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BR>二、根据第一条各个方面内容,确定的本建筑的设计审查概要,确定设计要点。下面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设计条款。 <BR>1、建筑防雷分类的确定; <BR>2、防直击雷保护措施; <BR>3、屏蔽及防雷区的划分(防雷击电磁脉冲); <BR>4、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BR>5、电源、信号过电压保护措施; <BR>6、高层建筑防侧击雷; <BR>7、建筑的接地方式; <BR>8、等电位处理情况。 <BR><BR>三、根据各设计要点确定具体的设计审查方案 <BR>(一)、建筑物防雷分类的确定 <BR>在确认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后,首先是要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中,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除了由建筑物的重要性、实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定性外,第二、三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N (N值地计算见《规范》附录一)。 <BR>现在不少从事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确定防雷分类仍在参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将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分为三级;现在对于建筑防雷设计应以《规范》为准,将其划分为三类。 <BR>(二)、直击雷防护措施 <BR>1、避雷针保护范围问题 <BR>我国现行通用的计算方法是滚球法,其中一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30米,二类为45米,三类60米。 <BR>1)、建筑物高度超过各类防雷设计滚球半径时,就需要在各自的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设置均压环,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法拉第笼。 <BR>2)、在建筑物屋顶的避雷针,由于楼顶的尺寸限制不可能象地面一样无限延伸,可能造成滚球并未被避雷针和楼顶撑起的现象。 <BR>因此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要从建筑物的实际出发,按照滚球法计算采用图例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避雷设施的高度和安装位置。 <BR>现在不少智能建筑为了美观都设计带有装饰性能的优化避雷针,其保护范围的计算与普通避雷针不同,要根据其产品的具体设计安装参数来做工程设计。 <BR>2、避雷带、避雷网等接闪器的布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设计,不同类别的建筑物,屋顶防雷网格的尺寸有不同的要求:一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5m×5m或6m×4m;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10m×10m或12m×8m;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20m×20m或24m×16m。 <BR>(三)、屏蔽及防雷区的划分(防雷击电磁脉冲): <BR>199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筑物防雷分委会(IEC/TC-81)在《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的标准中提出了防雷保护区(LPZ)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规范》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BR>防御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的理想防雷设计方案是笼式避雷网,它利用的是法拉第笼原理。建筑物的金属结构遍及各处,不用很多钢材就可很容易连接起来形成法拉第笼,从而使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得到很好的屏蔽。屏蔽做得好,不仅能防御空间电磁波的辐射,而且还可使建筑物内部的分流和均压达到最佳效果。这里要说明,屏蔽的做法应根据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要求决定。由于设备的性质不同,因此,有的要求仅对设备本身做屏蔽,有的要求在设备与设备之间做屏蔽,还有的要求在机房做屏蔽。设计人员可以按照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多少、繁简、重要程度、摆放位置及进出管线的具体情况自行划分防雷区以取得良好的屏蔽、等电位和接地效果。
     
发表于 2007-4-14 0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Nc为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现在我设计一个30层高层住宅,4万平方米,请施工图审查单位帮我介绍一个Nc值(因为业主他们不懂这个,故无法提供).
发表于 2007-4-20 09: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P>Nc是针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而言,其计算方法及有关使用情况的说明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中有介绍。</P>
     
发表于 2007-4-20 12: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大鼻山</B></FONT> 在(<I>2007-4-14 0:38:14</I>)的发言<BR>"Nc为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现在我设计一个30层高层住宅,4万平方米,请施工图审查单位帮我介绍一个Nc值(因为业主他们不懂这个,故无法提供).</DIV><BR><BR>那本规范是公认的较差规范之一。因为那里面的系数,基本都是设计人自己说了算,弹性太大
     
发表于 2007-4-25 16: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P>我觉得最差的规范是GB13955</P>
     
发表于 2007-4-25 1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小菜</B></FONT> 在(<I>2007-4-25 16:26:56</I>)的发言<BR>
<P>我觉得最差的规范是GB13955</P></DIV><BR>同意。其差劲程度,二者难分伯仲<BR>
发表于 2007-5-15 1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大鼻山</B></FONT> 在(<I>2007-4-25 17:56:44</I>)的发言<BR>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小菜</B></FONT> 在(<I>2007-4-25 16:26:56</I>)的发言<BR>
<P>我觉得最差的规范是GB13955</P></DIV><BR>同意。其差劲程度,二者难分伯仲<BR></DIV>
<P>请问GB13955是什么规范?我怎么从来都没有看到过???</P>
<P>查了下百度,是<FONT color=#000000><STRONG>&lt;&lt;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t;&gt;GB13955-2005.</STRONG></FONT></P>
<P><FONT color=#000000>你们讲的是这个版本的吗?还是老版本的?<BR></FONT><BR></P>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君子莲 在 2007-5-15 10:16:27 编辑过」</div>
发表于 2007-5-15 1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大鼻山</B></FONT> 在(<I>2007-4-20 12:35:25</I>)的发言<BR>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大鼻山</B></FONT> 在(<I>2007-4-14 0:38:14</I>)的发言<BR>"Nc为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现在我设计一个30层高层住宅,4万平方米,请施工图审查单位帮我介绍一个Nc值(因为业主他们不懂这个,故无法提供).</DIV><BR><BR>那本规范是公认的较差规范之一。因为那里面的系数,基本都是设计人自己说了算,弹性太大</DIV>那作为我们设计人员怎么去应对这种规范呢?<BR><BR>
发表于 2007-5-15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中要点分析

<P>1)、建筑物高度超过各类防雷设计滚球半径时,就需要在各自的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设置均压环,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法拉第笼。</P>
<P>常看到国家标准研究院出的设计图纸是这样处理的:二类防雷建筑,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30米以上)的楼层隔层设置均压环.更有些网上发布的精品图纸,二类防雷建筑,将3层及3层以上的楼层层层设置均压环.</P>
<P>他们这样做错了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16:49 , Processed in 0.08477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