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35969|回复: 90

[问题探讨] TT设备漏电,接地电阻压降有可能全部加在人的身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6 11: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本帖最后由 dqaq 于 2022-6-6 12:12 编辑

如图。主要原因是接地极与接地设备不在同一位置。比如一些老的文物建筑,在西欧很常见,就是那些石头房子。还有些简易的加工厂房,加工木材什么的。这个电压比接地极附近的最大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都大。千万不要认为接地就相当于手脚短路,一定是安全的。生死事大,安全问题不能含糊。相当于手脚短路的,那是另一种情形,即有等电位联结的情况。
TT无等电位-小文件.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1: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等电位联结的情况,手脚之间电压基本被消除了。
TT有等电位-小文件.jpg
     
发表于 2022-6-6 12: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者终于明白 TT 保护范围是有限的,TT 接地极不是随便设置的,必须设置在被保护电气附近(伸臂距离),算是有了进步。
一个接地极 PE 随便拉这不是 TT 。在接地极附近相当于 PE 线短接人的手和脚。距离接地极20米开外相当于人体和接地电阻分流。故障电流过大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2: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此贴是接受一位J姓坛友的批评,不在论坛打嘴仗。但涉及生死的人身安全问题,绝不容错误存在。那种“接地相当于手脚短路”,“伸臂距离内接触电压可忽略”,“TT就是等电位”等错误论点,必须予以批驳。希望每个人,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不要拿人的生命安全开玩笑。口舌输赢事小,人命关天事大!!!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5: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接地极就在设备下面,比如路灯。则故障时站在路灯旁0.8m处触电(欧美取1.0m,他们个大),这时手脚之间的电压叫作最大接触电压。计算公式如下(之前上不了图)。        假设变压器接地电阻4欧,路灯接地电阻也4欧(已经很难达到了),则路灯碰壳故障电流为220/(4+4)=27.5A。将R=4欧、I=27.5A带入,自行设定接地极尺寸,就可以求出最大接触电压。我之前算了个87V,另一坛友用另外方法和数据算了个97V。反正都是大于50V,更大于潮湿场所的25V,是可能电死人的。所以,千万别相信“伸臂距离内接触电压可忽略”这样的谬论,会出人命的。
最大接触电位差-小文件.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5: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这个公式既可用于雷电流,也可用于工频电流。用于雷电流时,电阻R取冲击接地电阻;用于工频电流时,R取工频接地电阻。
     
发表于 2022-6-6 17: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2-6-6 15:39
上面这个公式既可用于雷电流,也可用于工频电流。用于雷电流时,电阻R取冲击接地电阻;用于工频电流时,R取 ...

给你一组数据自己计算;r0=0.025;(直径为5cm圆钢)。
L=2.5m;
电流I=30A;
R你自己取,取到超过50V。R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如果R取到4,那么接地电阻没有必要测量到20米外了。
如果增加r0,电位差还会继续下降。
     
发表于 2022-6-7 10: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第一,生死事大,安全问题不能含糊。
     
发表于 2022-6-7 1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式中IR实际就是故障点的对地电压,最后的计算结果与接地电阻没一点关系。
此公式确实只适合单根垂直接地极的计算,当多根接地极时,等效r0变大后会发生古怪的变化,有兴趣可以试试
此公式计算结果与土地的电阻率无关,有点与常识不符。从公式的结构不象经验公式,不知原创者如何推出此公式,可惜我的高数不行。
     
发表于 2022-6-7 11: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3088 发表于 2022-6-7 10:14
安全第一,生死事大,安全问题不能含糊。

生命对于个人来说是无价的,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有价的,而且比我们预期的要低。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千万别用安全第一来代替了设计应作的思考和研究。
     
发表于 2022-6-7 1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荣知事 发表于 2022-6-6 17:39
给你一组数据自己计算;r0=0.025;(直径为5cm圆钢)。
L=2.5m;
电流I=30A;

接地极半径应该是指散流(虚拟)半径,不是圆钢尺寸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11: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fitman 发表于 2022-6-7 10:56
公式中IR实际就是故障点的对地电压,最后的计算结果与接地电阻没一点关系。
此公式确实只适合单根垂直接地 ...

厉害,眼还是尖,能看到关键。土壤电阻率包含在R里了,如果把R的公式带进来,那是一大堆。土壤电阻率可以是很大范围的一个取值,总会有一个值,使得在所取接地极尺寸条件下,接地电阻为4欧。本来就是做一个算例,重点是解释概念,就简化了一下。
     
发表于 2022-6-7 1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fitman 发表于 2022-6-7 10:56
公式中IR实际就是故障点的对地电压,最后的计算结果与接地电阻没一点关系。
此公式确实只适合单根垂直接地 ...

和土壤电阻率无关是因为这个参数已经体现在接地极散流半径上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11: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式是原创的。日本的计算公式,0.8前面要乘以个”2“。公式理论为主,修正系数是实验得出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11: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有好多计算公式,结果各不相同,现一般都有仿真软件计算,可算非均与土壤。之所以引用解广润这个公式,一则他不是西方的,二则他不是建筑电气的。避免把一个技术正误之别,被误解为行业观点之别,或西方洗脑什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13:36 , Processed in 0.13134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