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论坛里在讨论这个微信约稿的内容,对关心这篇小稿的各位同行表示敬意和感谢。这里集中回复一下: 1、 第二个问题节选自发表于2013,12的文章《低压配电设计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本人被图审提过的,所以当时就作为一个问题写了出来。这次应杂志社2016,4,28的约稿,把这个问题放进去了,5,2日回复给杂志社。 2、 山东的技术措施也提到相关内容,是2016,6,15~18日山东年会期间发布的。应该说,我的讨论更早,也发布得更早(13年12月),没有针对性。 3、 年会期间和同行们讨论过山东技术措施里的相关观点,结论是:a 150/3=50的说法没有听说过,不知道出处;2 生产企业按照《民规》生产电缆,这个说法不太可信。 4、 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做到分析过程详细,引用清晰。认为分析有问题的可以自己核算一下。 5、 坛子里有人提到灵敏度的事,文章原文里也有提到。相信各位不太可能根据灵敏度的情况决定让厂家生产非标产品。 6、 有说辅助等电位联结做成蜘蛛网的。这要看现场具体设备布置情况,是做成传统的辅助等电位联结还是局部等电位联结。因为现在的IEC标准取消“局部等电位联结”这个术语了,一般我就统称“辅助等电位联结”。最简单的在楼层电源箱旁的的SEB处就两根线:PE线和建筑物自然钢筋联结线,可以校验一下的。怎么会是蜘蛛网呢。 7、 屋顶设备在室外安装条件比较恶劣,按道理该类设备本来就是为室外安装设计的,是否属于危险场所,没有界定。考虑到普通人也可能触碰,并且“预期的应用中有内在的危险性”,本着安全的考虑,设置辅助等电位联结的附加保护,也不算太过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