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7214|回复: 9

第10期中《某汽车库火灾探测器与灯具布置》一文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5: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我觉得此文明显没有考虑梁布置的影响,8*8M的地下车库柱网,许多是采用十字梁,无法按那个优化设计方案实施
     
发表于 2009-11-10 16: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10期中《某汽车库火灾探测器与灯具布置》一文的讨论

当小说看看也无妨。
发表于 2009-11-11 1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10期中《某汽车库火灾探测器与灯具布置》一文的讨论

<P>             楼主没有看到,该汽车库土建结构形式为板柱结构(无梁),主要柱网8mX8m.</P>
<P>             文章还是有参考价值。</P>
     
发表于 2009-11-11 13: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10期中《某汽车库火灾探测器与灯具布置》一文的讨论

<P>2楼没有把原文当小说看。呵呵。</P>
<P>我遇到的“无梁楼盖”一种是主梁次梁都不凸现,另一种是次梁不凸现,主梁凸出大概200mm高。</P>
<P>通常楼板8*8m跨距多是井字梁。</P>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7: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10期中《某汽车库火灾探测器与灯具布置》一文的讨论

确实没注意此文仅针对无梁楼盖。实际工程中无梁楼盖很少做,因为造价远高于多几个灯和探头
发表于 2009-11-14 23: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10期中《某汽车库火灾探测器与灯具布置》一文的讨论

<P><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 size=3>虽我还没顾上看呢,但可以肯定,</FONT></P>
<P><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 size=3>某些想法是可以并值得借鉴的</FONT></P>
<P><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 size=3>即便是井字梁结构也一样可以借鉴</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 size=3>(<FONT color=#ff0000>注意借鉴不是照搬</FONT>),</FONT></P>
<P><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 size=3>期待更多精彩的优秀文章的横空出世,呵呵呵</FONT></P>
<P><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ff size=3>。。。。。</FONT></P>
发表于 2009-12-16 11: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21 1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10期中《某汽车库火灾探测器与灯具布置》一文的讨论

如果是彻底无梁的光板,那还有多少探讨的价值?——不过我还没有顾上看,不好评价
发表于 2009-12-21 1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7-14 13: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探测器的选型。基本上目前看到的设计中还是多为采用感温探测器,因为一般理解车库内在正常情况下汽车尾气会造成的烟雾滞留,采用烟感可能误报。本人认为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汽车尾气不同于火灾烟气,温度较低,排放后主要积聚在低位空间,以往车库内排风口通常设置在低位就是由此而来,况且目前车库一般都有完善的通风系统,汽车尾气不会在车库内长期累积。故而实际其对安装在顶棚下的探测器并无太大影响。其次,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进步,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一般家用轿车目前均达欧Ⅲ或欧Ⅳ要求,尾气中烟雾粒子的成分已大大减少至不足0.02%,相应的对于探测器的影响也大大减小;从另一个方面,报警设备也较过去有了很多进步,一些产品采用了分布智能化的方案。分布智能化的探测器一般都内置CPU。在CPU控制下探测器将探测源得到的物理量进行模数转换,然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CPU内的算法包括了对环境变化的补偿、对误报警的消除、对探测器性能的自诊断等功能,有的还包含了部分模糊智能功能,能够区分是真正的火警导致的烟雾还是正常的烟雾;从而降低了误报的几率。而设置感烟探测器的好处是对于火灾的早期报警灵敏度比温感要高得多,保护面积也更大(这意味着探测器使用数量的显著减少),地下车库一般均已设置喷淋系统,其喷头功能实质上与温感相同,故而在车库内设置感烟探测器可以与喷淋系统很好的形成互补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9 03:51 , Processed in 0.07641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