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11937|回复: 21

[问题探讨] 低压柜内安装弧光保护装置意义重大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8 12: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7-10-27 12:37 编辑

RT,有人提倡在低压柜内安装弧光保护装置,低压柜内一旦发生短路故障,弧光传感器能立马检测到弧光信号,动作于低压断路器,时间会比传统的通过检测电流信号动作于低压断路器短,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低压柜内与中压柜内安装弧光保护装置有何区别呢?先听听大家怎么看,稍后我也会给出我的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1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5-19 12:02 编辑

1、首先动作时间是否能保证在事故扩大前切除电源?这个不清楚
-----这个有时间可以保证,而且这个时间确实很短,一般厂家通过实际验证后给出断路器与弧光保护装置在故障情况下动作的时间;
2、图中是固定分割或抽屉柜,安装在动力电缆室内?这里发生短路的几率很小,除非连接不可靠,端子布置不合理,按照这种检测,抽屉或分隔内和馈出线侧发生的弧光短路事故也无法及时切断电源。这种检测方式适用于固定柜。
----弧光传感器最合适的位置我认为在主母线室内,用于主母线发生短路故障情况下切断主开关以防止事故扩大化,如果非要安装在馈线柜例如抽屉柜或固定分隔柜的电缆室,一是安装的传感器的数量很多成本难以承受,二是如果抽屉回路的某一个回路发生,传感器的检测会不会误动作,跳闸没有发生故障的回路;
发表于 2016-5-19 0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khere2015 于 2016-5-19 09:06 编辑

个人觉得必要。
柜内的短路通常是端子、器件固定不牢引起的,由于连接处过热引起接地故障或短路,发生弧光之前,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可以通过在主进线开关检测剩余电流从而控制总进线开关的分合闸,这样比弧光检测更早,为了不扩大断电的事故范围,还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采用这种方法,有如下两点疑问
1、首先动作时间是否能保证在事故扩大前切除电源?这个不清楚
2、图中是固定分割或抽屉柜,安装在动力电缆室内?这里发生短路的几率很小,除非连接不可靠,端子布置不合理,按照这种检测,抽屉或分隔内和馈出线侧发生的弧光短路事故也无法及时切断电源。这种检测方式适用于固定柜。
发表于 2016-5-27 08: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5-23 16: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08年接触的神华集团宁夏煤制油项目听说过这东西,至今没不知其功能
     
发表于 2016-5-24 19: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举报楼上的头像么
     
发表于 2016-5-25 12: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门最无语 发表于 2016-5-24 19:25
能举报楼上的头像么

你蛮有趣的。
还是别想歪了。
     
发表于 2016-5-26 18: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主要是为了 是检测进线框架开关之后,配电塑壳开关之前的短路。配电柜塑壳开关出线端子短路与进线端子短路的故障电流相差无几,为了选择性就只好让电源进线框架开关延时速断,使得塑壳前母线短路会持续上百毫秒以上才得以分断。有了塑壳前母线室的弧光检测,就无需。。。。。。。。。。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5-26 20:59 编辑

经常听到有人说弧光保护相对于传统的过电流保护速度快、时间短,但这个快和短是如何体现的呢?先看常规的低压断路器在短路情况下的动作时间,分别以ABB E开关和施耐德MT开关为例,E开关的瞬动动作时间最短为80ms左右,T开关瞬动动作时间小于40ms,施耐德MT开关瞬动动作时间最短为50-80ms,NSX塑壳断路器的瞬动动作时间最短为10-50ms,在超过25倍额定电流情况下能量脱扣时间小于5ms,如截图所示:
E开关.jpg
T.jpg
T开关.jpg
MT断路器.jpg
NSX.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0: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5-26 21:18 编辑

如果低压系统使用弧光保护,会采用怎么样的实现方式呢?如图以ABB E开关为例,第一种采用弧光传感器检测柜内短路发生的弧光信号,将光信号传输至弧光监测器,再将跳闸信号传输至分励线圈,通过分励线圈跳闸低压断路器,整个时间为60-75ms,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弧光传感器检测柜内短路发生的弧光信号,将光信号传输至弧光监测器,再将跳闸信号传输至电子脱扣器,通过电子脱扣器跳闸低压断路器,整个时间为35-45ms,通过与常规的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相比较,第一种弧光保护的时间并没有缩短,第二种方式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左右,所以采用第二种方式确实是快。
弧光保护装置 分励脱扣.jpg
弧光保护装置 电子脱扣器.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1: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陋见是弧光保护在低压系统内的应用不同于中压系统,低压断路器尤其是塑壳断路器在大电流的短路故障情况下,其动作时间一般都小于10ms,且塑壳断路器一般都具有限流作用,对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都有明显想限制作用,而中压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一般以s计算,时间相对较长,所以短路电流引起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引起的设备损坏程度更严重,如果采用弧光保护装置会大大缩短短路电流持续的时间。如果低压系统内一定要采用弧光保护,也要知道是采用何种实现方式,个人推荐第二种,即弧光监测+电子脱扣器的方式。
发表于 2016-5-27 0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5-27 08: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12: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5-27 12:22 编辑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27 08:19
分励脱扣,也必须经电动机动作完成脱扣,所以会慢。
时间长短不是问题的关键。

低压柜内安装弧光保护装置与电弧故障断路器AFCI(Arc-Fault Circuit-Interrupter)两者工作原理完全不一样,前者通过安装在柜内的弧光传感器检测短路引起的弧光信号,而后者是通过检测由于导线间绝缘损伤引起的电弧故障,检测电弧故障需要采用特殊的电子线路,且需要甄别正常工作电弧(如电焊或接触器吸合)与故障电弧,目前故障电弧的检测是个难题,在家用场合应用较多,电流等级在15A和20A左右。建筑电气杂志2016年第3期西门子公司对电弧故障断路器有介绍。
弧光保护.jpg
弧光保护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21:31 , Processed in 0.08860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