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jy24122141

[求助] 小问题第1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1 06: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说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值为30kA/s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它可承受的实际值为30kA×1.414?
----短时耐受电流一般是指交流电流有效值
29.jpg
     
发表于 2016-6-21 11: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6-21 12:25 编辑

还有,咨询一下,如短延时保护的延时tsd设定值取0.4S,最大分断时间为500ms,短路电流通过断路器的时间是按0.4S确定,还是按0.45S确定?

-----以NSX塑壳断路器器短路短延时保护为例,短延时整定电流设定为8In,时间设定0.4s。
1.短延时脱扣电流精度为±10%是指当预期短路电流低于8Ir的-10%时,断路器一定不动作,当预期短路电流大于8Ir的+10%时,断路器一定会动作,而在8Ir的-10%与+10%之间时为断路器动作的灰色地带,即可能动作也可能不动作;
2.当预期短路电流超过8Ir的+10%时,断路器一定会动作,但此时的延时动作时间也是个范围,即断路器不会在0.35s以下提前动作,但也不会超过0.5s才动作,动作时间会在0.35s~0.5s之间,设定的0.4s在这个范围之内。
30.jpg
3.短路瞬时保护也是类似,如图
31.jpg

     
发表于 2016-6-21 1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bzp4891 发表于 2016-6-21 11:53
还有,咨询一下,如短延时保护的延时tsd设定值取0.4S,最大分断时间为500ms,短路电流通过断路器的时间是按 ...

看来我还是没有把要问的问题说清楚:
“还有,咨询一下,如短延时保护的延时tsd设定值取0.4S,最大分断时间为500ms,短路电流通过断路器的实际时间是按0.4S确定,还是按0.45S确定?”

点评

刚刚更新,前面没有写完就发了  发表于 2016-6-21 12:04
     
发表于 2016-6-21 12: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bzp4891 发表于 2016-6-21 11:53
还有,咨询一下,如短延时保护的延时tsd设定值取0.4S,最大分断时间为500ms,短路电流通过断路器的时间是按 ...

谢谢呀!{:1_416:}{:1_416:}{:1_416:}{:1_412:}{:1_412:}{:1_412:}

点评

不客气,技术就是要大家讨论,相互学习  发表于 2016-6-21 12:13
发表于 2016-6-21 14: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6-21 14: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6-21 14: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KA的短路电流,经限流断路器限流后,相当于有效值27KA的电流效应。
45KA的短路电流,经限流断路器限流后,相当于有效值10KA的电流效应。

-----200KA的短路电流,经NSX100R或NSX160R(R型分断能力为200kA)限流断路器限流后,相当于有效值14KA的电流产生的电动力(短路电流峰值)效应。如图蓝线所示:
32.jpg
发表于 2016-6-21 14: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6-22 05: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6-21 14:55
问题是:
安秒曲线中的斜细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诚版所指的斜细线是指这段反时限曲线吗?根据GB14048.2/IEC60947.2试验要求试验后修正所得。
6.jpg

点评

这个是什么软件?  发表于 2016-6-22 09:15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 收起 理由
jy24122141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2 08: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6-22 1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6-22 12:04 编辑

这个是什么软件?
---施耐德的 Curve Direct 3.4.1,里面涵盖了施耐德所有框架断路器、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的脱扣曲线绘制,自己设定参数就可以看到曲线图,
下面是下载链接:
http://www.schneider-electric.com/ww/en/download/document/CurveDirect%203_DOT_4_DOT_1_EN?showAsIframe=true
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 收起 理由
jy24122141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2 12: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6-22 12:38 编辑

原来诚版说的是这个限流曲线图上的斜线,如图横坐标为预期短路电流有效值Irms,纵坐标为短路电流峰值Ipk,可以看到曲线A的斜率隔一段还会变化(有个拐点)。根据GB14048.1的要求低压系统内峰值短路电流和预期短路电流之间存在第2张图所示的关系,例如>50kA时,二者比值为2.2,>20kA而≤50kA时,二者比值为2.1,其余见表格,所以说诚版提到的这根斜线就是这张表的转换,不同的预期短路电流阶段对应不同的比值,这也是斜线上出现拐点的原因。由于低压系统内短路电流峰值与预期短路电流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因而低压元器件和成套设备的某些参数也遵循此关系,比如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的比值,短路接通电流与短路开关电流之间,都遵循这个表格中的比例关系。
10.jpg
8.jpg
9.jpg

发表于 2016-6-23 08: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6-23 12: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6-23 12:23 编辑

诚版对电力系统研究颇深,估计不要我来解释这个时间常数的问题,既然提出,我也就抛砖引玉了
对于中压系统,短路电流存在对称的交流分量和非对称的直流分量,这个时间常数与直流分量的衰减有关,中压系统内时间常数一般为45ms;短路电流峰值与有效值的比值在中压范畴内一般为2.5,在低压系统内这个比值就是我上述的表16;所以3.6-40.5kV内,断路器或中压柜的峰值耐受电流与短时耐受电流之比为2.5,断路器关合短路电流能力与短路开断能力之比也为2.5.如图所所示引用GB1984 高压断路器和GB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条件 :
Untitled.jpg
高压断路器短路关合电流与短路开断电流之比一般为2.5;
12.jpg
高压断路器/高压柜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和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之比一般也为2.5
13.jpg

     
发表于 2016-6-23 12: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zp4891 于 2016-6-23 12:49 编辑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本图中  如何体现限流断路器的性能呢?

如果不是,那么,电流峰值与有效值的比率又是什么意思?

----------------------------------------------------------------------
再来回答诚版的第2个疑问,既然有限流型断路器,当然也有非限流型断路器,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短时耐受电流参数上的区别,以及对短路电流峰值的限制作用。如下图预期短路电流45kA,如果是经过一个非限流型断路器(或干脆就是隔离开关),流过该非限流型短期(隔离开关)的短路电流峰值就为45*2.1=94.5kA,也就是说非限流型断路器(隔离开关)要承受94.5kA峰值电流产生的电动力,而如果该45kA的预期短路电流流过限流型断路器(或限流熔断器),根据曲线查得峰值电流从94.5kA降到了17kA左右,也就相当于10kA预期短路电流对应的峰值电流(10*1.7=17kA)断路器所产生的电动力,后者明显要小很多。
14.jpg
1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05:29 , Processed in 0.07576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