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15475|回复: 23

开县雷击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4 10: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5-24 15: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5-24 2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5-24 23: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P>应该是直击吧?直击的症状就是头发什么的竖起啊。</P>
<P>要是跨步电压,引起灼伤的症状应该不明显的,而且大家在上课。</P>
<P>可能还要看看死亡的位置分布,要是分散的,跨步电压的可能性大些;要是集中的,估计还是直击的。雷电直击下来,是有一个落雷轨迹的。跨步电压的分布就比较分散了。</P>
<P>也就自己的一点观点。见笑见笑。</P>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08: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5-25 12: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P>1、国标对于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的防雷要求,是大大高于普通建筑物(如一般住宅和办公楼)的。就是说,同样尺寸的某住宅也许可不做防雷,但同尺寸的某学校可能就需要做防雷。</P>
<P>2、建筑物防雷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建筑物性质及体型尺寸、当地雷电活动频率等因素,再经计算而定。假设学校平房尺寸为100X30X4M,而重庆雷电日为40左右,校正系数取1,则经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037,介于0.012和0.06之间,按国家规范要求,须做防雷;但是当建筑尺寸改小,如30X10X3m(不会这么小吧),则预计次数为0.011,小于0.012,无须防雷了。</P>
<P>3、根据国家防雷规范的规定,建筑物即便做了防雷系统,也不可能作到100%防雷安全,因为雷电中始终存在绕击,雷电感应、电磁脉冲等。它只能保证建筑物每年可接受的损坏概率小于某一数值(如十万分之一)。</P>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5: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5-25 16: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P>新浪有相关的报道了。我摘了一部分:</P>
<P><FONT color=#ff3300>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气象局专家立即赶赴现场勘踏测算,目前事故主要原因已基本查明:5月23日下午16:00-16:30,义和镇兴业村小学教室多次遭受雷电闪击,并伴有球形雷的发生,当雷电直接击中教室金属窗时,由于该金属窗未做接地处理,雷电流无处泄放,靠近窗户的学生就成了雷电流泄放入地的通道,雷电流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导致学生出现伤亡。教室旁边的钢质旗杆无明显雷击痕迹,可排除引雷的可能。</FONT></P>
<P><FONT color=#ff3300>  对雷击产生的原因,专家分析的结果是:该校位置特殊,位于一山包上,位置相对突出;学校附近的水田、堰塘是可能吸引雷电的诱因;开县,特别是义和镇兴业村一直是雷电多发区;距离教室约2米左右有一排3棵大树,由于该排大树的存在,增加了教室遭受雷击的概率。</FONT></P>
<P><FONT color=#ff3300>  针对该小学是否应该有防雷设施的疑问,气象专家介绍,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附录一,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遭受雷击的教室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 0.0118次/a,少于0.06次/a。同时该建筑物高度不足15米,因此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4条、第3.1.1条规定,该教室可不做强制性的防雷处理。</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2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5-25 21: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冷若冰</B></FONT> 在(<I>2007-5-25 16:37:54</I>)的发言<BR>
<P>新浪有相关的报道了。我摘了一部分:</P>
<P><FONT color=#ff3300>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气象局专家立即赶赴现场勘踏测算,目前事故主要原因已基本查明:5月23日下午16:00-16:30,义和镇兴业村小学教室多次遭受雷电闪击,并伴有球形雷的发生,当雷电直接击中教室金属窗时,由于该金属窗未做接地处理,雷电流无处泄放,靠近窗户的学生就成了雷电流泄放入地的通道,雷电流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导致学生出现伤亡。教室旁边的钢质旗杆无明显雷击痕迹,可排除引雷的可能。</FONT></P>
<P><FONT color=#ff3300>  对雷击产生的原因,专家分析的结果是:该校位置特殊,位于一山包上,位置相对突出;学校附近的水田、堰塘是可能吸引雷电的诱因;开县,特别是义和镇兴业村一直是雷电多发区;距离教室约2米左右有一排3棵大树,由于该排大树的存在,增加了教室遭受雷击的概率。</FONT></P>
<P><FONT color=#ff3300>  针对该小学是否应该有防雷设施的疑问,气象专家介绍,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附录一,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遭受雷击的教室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FONT color=#000000> 0.0118次/a,少于0.06次/a。</FONT>同时该建筑物高度不足15米,因此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4条、第3.1.1条规定,该教室可不做强制性的防雷处理。</FONT></P></DIV>“专家”在这里犯了一个技术性错误:学校建筑是否做防雷,应是以0.012为标准,而非0.06为标准啊<BR><BR>
     
发表于 2007-5-25 21: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7-5-25 15:43:43</I>)的发言<BR>
<P>雷击会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伤损,但是,雷击导致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原因只能是这个建筑破败不堪!!</P>
<P>是否依照防雷规范设置防雷设施,在这个事件上不再是主要原因了。</P></DIV><BR><BR>从工程设计人员角度出发,如果按照规范应做防雷而设计院没做,则设计人员难逃干系啊;而一旦设计人员按照规范执行了,则即便雷击死人,也不关工程师的事了
     
发表于 2007-5-26 0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7-5-25 20:51:25</I>)的发言<BR>
<P>昨日下午,一参与事故调查的有关人士提出另一种看法,怀疑此次雷击为教室外的大树惹的祸。据介绍,兴业村小学为砖瓦结构的 <a href="http://www.iask.com/n?k=%CB%C4%BA%CF%D4%BA" target="_blank" >四合院</A>,教室外边栽有很多树木。而在四、六年级教室外就有一棵数十米高的大树,在雷击中被劈断,这引起了参与事故调查专家们的高度注意。有专家初步认为,不排除就是这棵树引发了惨剧。该专家说,当雷击击中这棵大树时,强大的电流被引到了只有一墙之隔的教室内,恰好学生们正在上课,惨剧就这样发生了。</P>
<P><a href="http://news.sina.com.cn/c/p/2007-05-25/152013076457.shtml" target="_blank" >http://news.sina.com.cn/c/p/2007-05-25/152013076457.shtml</A></P>
<P>而在四、六年级教室外就有一棵数十米高的大树,在雷击中被劈断。</P>
<P>该专家说,当雷击击中这棵大树时,强大的电流被引到了只有一墙之隔的教室内,恰好学生们正在上课,惨剧就这样发生了。</P>
<P>我认为:雷击中了大树,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窗户。雷不会再去击中窗户的。靠窗户的同学肯定是被跨步电压击伤的。“该专家说,当雷击击中这棵大树时,强大的电流被引到了只有一墙之隔的教室内,恰好学生们正在上课,惨剧就这样发生了。”这不能解释两个班的同学遭受雷击。<BR><BR></P></DIV>

<P>雷电流被大树引来,然后滚球进入教室是可能的,类似的案例发生不少了。多数滚球雷直击事故就是如此发生的。所不同的是,引雷的物体不同而已。雷雨天气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靠近高大无盖的物体,就是这个道理。</P>
<P>雷电引发的跨步电压危害没有这么厉害的。跨步电压危害更多的是在10kV以上的电力系统。</P>
     
发表于 2007-5-26 0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大鼻山</B></FONT> 在(<I>2007-5-25 21:56:38</I>)的发言<BR>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冷若冰</B></FONT> 在(<I>2007-5-25 16:37:54</I>)的发言<BR>
<P>新浪有相关的报道了。我摘了一部分:</P>
<P><FONT color=#ff3300>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气象局专家立即赶赴现场勘踏测算,目前事故主要原因已基本查明:5月23日下午16:00-16:30,义和镇兴业村小学教室多次遭受雷电闪击,并伴有球形雷的发生,当雷电直接击中教室金属窗时,由于该金属窗未做接地处理,雷电流无处泄放,靠近窗户的学生就成了雷电流泄放入地的通道,雷电流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导致学生出现伤亡。教室旁边的钢质旗杆无明显雷击痕迹,可排除引雷的可能。</FONT></P>
<P><FONT color=#ff3300>  对雷击产生的原因,专家分析的结果是:该校位置特殊,位于一山包上,位置相对突出;学校附近的水田、堰塘是可能吸引雷电的诱因;开县,特别是义和镇兴业村一直是雷电多发区;距离教室约2米左右有一排3棵大树,由于该排大树的存在,增加了教室遭受雷击的概率。</FONT></P>
<P><FONT color=#ff3300>  针对该小学是否应该有防雷设施的疑问,气象专家介绍,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附录一,义和镇兴业村小学遭受雷击的教室的年预计雷击次数为<FONT color=#000000> 0.0118次/a,少于0.06次/a。</FONT>同时该建筑物高度不足15米,因此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4条、第3.1.1条规定,该教室可不做强制性的防雷处理。</FONT></P></DIV>“专家”在这里犯了一个技术性错误:学校建筑是否做防雷,应是以0.012为标准,而非0.06为标准啊<BR><BR></DIV><BR><BR>唉,你说的对,应该按照人员密集场所来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07: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5-26 08: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开县雷击分析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7-5-26 7:55:38</I>)的发言<BR>
<P>这次雷击,需要证实,教室外墙一道黑色是不是雷击造成的?</P>
<P>如果是,一切都可以解释,雷击中树,没有沿树干泄放电流,而是沿这道外墙泄放,导致惨剧发生。</P>
<P>至于窗户没接地,球雷,没做防雷设计等等说法,在本次雷害中于理无证。</P></DIV>
<P><BR>你说的对。</P>
<P>大家所说的,包括看过现场的专家说的,都是一种按照以往经验做出的推测。<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6 04:29 , Processed in 0.08132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