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9478|回复: 12

[求助] 急求:哪个厂家有生产这种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8 16: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急求:

     哪个厂家有生产这种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要求如下:

     1)自带蓄电池;

     2)4线制,即接线为四根线:灯电源线L、中线线N、接地线PE、电池充电线L’?

     3)壁灯,或者双头灯都可以;

     4)可以在消防控制中心强制点亮,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哪儿有这种灯具呢?施工单位说买不到,说是现在所有的双头灯都是用插座供电的,两芯或者三芯。


     急求。。。。。。。。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2-5-29 1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016.jpg
哪个厂家会没有这东西。。。。
     
发表于 2012-5-29 16: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LZ,我也只见过插座供电的,虽然图纸上画三线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7: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有这样的壁灯么? 施工单位说问了很多厂家了,都说没有。

如果真这样的话,要重新审视现在的设计做法了。。。。。。
发表于 2012-5-29 17: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5-29 19: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品的貌似没有,设计的产品是可以定做的,就是灯具修改后是否还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问题
发表于 2012-5-29 2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都是人才,说的都是实话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还是没有结果。。。。。。。
发表于 2012-5-30 11: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5-31 11: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6-1 0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双电源进线ATS配置双头灯,充电线做常闭接触器,火灾时FAS断开充电线,做法是完全可以且个人倾向这种做法。
一:常见得多数设计是单独强启线配常开接触器,火灾时FAS闭合强启线。这种做法由于成品的灯具是插座型的,定做可以做出此点亮效果,但是此时灯具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个人不清楚。
二:就2种做法而言:一种是断充电线,一种是单独强启线,效果是一致的。
问题:1:假设采用常开接触器,点亮过程由于接触器故障无法闭合,或者损坏此灯具是无法点亮的(充电线一直处于浮充);采用常闭接触器,假设接触器故障损坏不通,此时充电线自然断开,灯具点亮,即使不能联动成功,灯具在此种故障下也会点亮。
       2:只是纠结部分人认为充电线也是消防线路不得断开的说法,个人觉得灯具能完成其点亮功能均属于正常设计。
三:在两种设计种对电源的索取本质发生了变化:1:常开接触器的做法显然是承认了应急照明灯具是二级以上负荷,故设置双电源进线,灯具内电池仅作为2路电源转换的一个短暂过渡期应用,形同鸡肋。
      2:常闭接触器的做法,从宏观上将没有将灯具配电纳入二级负荷行列,前端双电源的意义只能在于:保证应急灯具非电量状态时刻处于浮充。即:灯具的充电状态是二级负荷。电池作为点亮后的主用电,前端的双电源此时形同摆设,食之无味。(Ps:以上说法均撇开灯具电池作为单独电源的为二级负荷的前提)
四:两种做法各有重点索取不同,要么电池成鸡肋,要么双电源成摆设。不过应急灯具还是取电池比较好,毕竟火灾喷淋及消火栓水对电路的影响很大,也涉及到救护人员的安全,其实此灯具完成只要完成人员疏散任务已经算完美谢幕~
     
发表于 2012-6-1 0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高星级的酒店和高规格的办公楼,没有业主会认可这“双头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09:46 , Processed in 0.09219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