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admin

《建筑电气》2013年第2期文章投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6 16: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是5.2.10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16: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5.2.10 的问题,导致文章的论证和结论都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18: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cqzrm


  请 讲讲5.2.10有何问题?印象中这个和老低规的条文没有什么变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18: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  “灵敏系数”是基于发生金属性短路计算得来的数据,即使计算得来“灵敏系数”满足要求,但“接地故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金属性短路”,也不一定“熔点瞬间断开”,也就是说,不是说只要“发生接地故障”就能在十几或二十几毫秒就能使电源断开。因此,当固定式用电设备采用过电流保护兼做接地故障保护时,如与采用剩余电流保护的移动式设备共用配电箱时,设置“局等”至少是有效措施之一吧?“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结论从何而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1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  “灵敏系数”是基于发生金属性短路计算得来的数据,即使计算得来“灵敏系数”满足要求,但“接地故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金属性短路”,也不一定“熔点瞬间断开”,也就是说,不是说只要“发生接地故障”就能在十几或二十几毫秒就能使电源断开。因此,当固定式用电设备采用过电流保护兼做接地故障保护时,如与采用剩余电流保护的移动式设备共用配电箱时,设置“局等”至少是有效措施之一吧?“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结论从何而来呢?
电工之家 发表于 2013-3-16 18:47

谁也不否认:短路确实可分为金属性短路非金属性短路。那么请问,如果发生的某次短路,恰恰就是金属性短路呢?你的长线路开关跳不了闸,而指望“局等”,能解决线路烧毁、火灾发生么?你的意思,只需考虑“非金属短路”,无需考虑“金属短路”?

我说文章提法“片面”,就是因为非常重要的“灵敏系数”被该文忽视了;
我说文章提法“甚至错误”,就是因为该文章大篇幅论证并提出了“局等就能解决长线路的保护问题”这个错误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21: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大鼻山


    呵呵,“局等”肯定解决不了长线路开关跳不了闸、线路烧毁、火灾发生的问题,但文中描述的应该是不满足低规公式5.2.10时,为防止可能导致的电击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2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zrm 于 2013-3-17 18:42 编辑

9 也有问题,仅仅根据设备清单,核对、分析就得出最高时刻的负荷为286.61kW,比原来的232.47kW高出不少。如何分组的?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依据、过程呢。。。

然后反算需要系数、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人均负荷指标。感觉有点玩笑。。。

我认为,这种负荷计算采用“利用系数法”才能准确。


补充:看到后面的分组,和需要系数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22: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0 近两年这类文章太多了,没什么新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6 23: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局等”肯定解决不了长线路开关跳不了闸、线路烧毁、火灾发生的问题,但文中描述的应该是不满足低规公式5.2.10时,为防止可能导致的电击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吧?
电工之家 发表于 2013-3-16 21:50

看完5原文,相信所有读者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7 1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qzrm 于 2013-3-18 13:59 编辑

11 文的作者驾驭这个题材很吃力,内容凌乱。

第1部分讲功能性
--功能性本应当是重中之重,作者却点到即止。
第2部分讲交流和直流测试
--IT系统的等电位联结测试低频的联结电阻没有什么意义。
第3部分讲10/350雷电流在等电位联结导体产生感应过电压的比较。
--有点扯了。肿么把10/350的雷电流(10/350us,I=1kA怎么来的?)引到等电位联结导体,再怎么说也该是8/20呀。联结线做隔离也不是不可以,消防控制室接地导体就有穿PVC25的隔离做法.这里应该重点比较高频信号在等电位联结导体产生的阻抗。
第4部分通过0.02小于0.05就证明M型好于S型。
--滑天下之大稽。
第5部分,“根据IEC。。。,信号接地应通过PE导体来实施。”
--不知道作者看了多少IEC标准。
最后,“等电位联结是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重要措施之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09: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电工之家


    5.2整篇讲的就是接地故障的防护,短路防护在6.2,我感觉这里就是说的接地故障吧。我和你想的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  “灵敏系数”是基于发生金属性短路计算得来的数据,即使计算得来“灵敏系数”满足要求,但“接地故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金属性短路”,也不一定“熔点瞬间断开”,也就是说,不是说只要“发生接地故障”就能在十几或二十几毫秒就能使电源断开。因此,当固定式用电设备采用过电流保护兼做接地故障保护时,如与采用剩余电流保护的移动式设备共用配电箱时,设置“局等”至少是有效措施之一吧?“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结论从何而来呢?电工之家 发表于 2013-3-16 18:47

规范公式5.2.10,以及5这篇文章的主要论据,讲的恰恰都是“金属性短路”(金属性接地故障),而不是什么金属性故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1: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电工之家


    5.2整篇讲的就是接地故障的防护,短路防护在6.2,我感觉这里就是说的接地故障吧。 ...
wh843995607 发表于 2013-3-18 09:26

管它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只要接地故障在0.4秒以内得以切除,也就用不着费劲搞什么“局等”啦!何必舍本求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规范公式5.2.10,以及5这篇文章的主要论据,讲的恰恰都是“金属性短路”(金属性接地故障),而不是什么非 ...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3-18 11:15


鼻兄说得非常正确。间接接触防护的前提是,忽略接触点的阻抗。也就是只谈“金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1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是5.2.10有问题!
cqzrm 发表于 2013-3-16 16:47

确实有问题!
如果固定设备也按照移动设备的时限跳闸了,按理就无需执行5.2.10条了!换个质疑方式:难道设计满足了5.2.10条,就允许线路继续带故障运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6 08:41 , Processed in 0.0777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