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rainmen_73

[规范条文] 全程电缆进线不必再用T1级SPD了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 23: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意见书有红头文件和流水号
     
 楼主| 发表于 2017-8-3 11: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康阁楼 发表于 2017-8-2 23:03
我这意见书有红头文件和流水号

上海防雷审查早就统一意见允许电缆进线采用T2级SPD了。还只是孤例?
     
发表于 2017-8-10 2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rainmen_73 发表于 2017-8-3 11:02
上海防雷审查早就统一意见允许电缆进线采用T2级SPD了。还只是孤例?

据我看上海还是按1级做的蛮多,在项目评审阶段如果防雷办提出了,就改成了II,如果没人提还是按1的来,毕竟那个审核文件不如国标,直接是II的老担心有人提,这个图要送防雷办也要送审图。
我接触项目有按I的也有II的,也有弄成I让改成II的,也有I也默认也行,近几年做的上海项目不多,可能也代表不了上海地区。

点评

一个字: 乱!  发表于 2017-8-11 09:03
发表于 2017-8-11 09: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厂区设置有中心配电房,而且已经在中心配电房设置有一级SPD了,那么还需要在其他单体(没有配电房的,低压电源引自中心配电房)进线总箱设置一级SPD吗,如果是这样,怎么配合呢?
     
发表于 2017-8-11 1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对规范这条的理解存在盲区,只考虑了架空线引入雷电电涌问题,没考虑防雷接地极上的雷电电涌问题。
            低压电源进线处都要做MEB,雷电流下泄时MEB板对参考地有很大电涌电压,但低压线路除重复接地的PE或PEN线外,相线、中性线对参考地都还是正常电压,出现MEB板高电位、带电导体低电位的电涌电压,一旦SPD导通,电涌电流相当于高暴露点处雷电流,需要I类试验SPD,除非II类试验SPD同流能力够大。

点评

10版规范之前都没有设计用T1级SPD,有出问题的案例统计吗  发表于 2017-8-11 12:09
感应高电压产生的涌流能和雷电流直接通过的数值比拟?  发表于 2017-8-11 12:08
     
发表于 2017-8-11 10: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压电涌保护器新国标GB18802.12-2014编得还可以,比上一版在很多问题上明确多了,尤其是附录给出了很多示例,可参考。
     
发表于 2017-8-11 12: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rainmen_73

感应高电压产生的涌流能和雷电流直接通过的数值比拟?  发表于 13 分钟前

不是感应的高电压。外部防雷系统下泄雷电流时,在接地极上产生雷电电涌电压,传导至MEB板,线路屏蔽层或PE线接在MEB板上,但带电导体对地只有220V及以下工频电压,因此共模接法的SPD会承受接地极上的雷电电涌电压,一旦导通,雷电流会有部分流过SPD。这跟电缆进线还是架空进线无关。

点评

这个部分的分流系数怎么取,典型值多大  发表于 2017-8-11 12:41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2: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17-8-11 12:28
rainmen_73

感应高电压产生的涌流能和雷电流直接通过的数值比拟?  发表于 13 分钟前

规范不是纯理论研究,是用来指导实际工程的。特别是列入强条的内容,设计人员必须遵照执行。这里讨论的问题除了理论分析外,还想从“经济技术妥协原则”来看外部低压进线一律采用T1级SPD是否合理。这一规格的SPD价格相当高,而且受规范影响,现在的设计中无论地库、门卫、公厕都在用。所以我从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想知道,在实际中不采用T1级SPD,发生损坏设备的概率究竟有多大,有多少这方面事故的统计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17-8-11 12:28
rainmen_73

感应高电压产生的涌流能和雷电流直接通过的数值比拟?  发表于 13 分钟前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大地库上面有十栋建筑都有外部防雷设施。其中一栋建筑受到雷击后必然整个地库基础接地电位都抬高,那对于地库和这十栋建筑来说,各单体进线处由高电位导通SPD后通过涌流是雷电流总量的多少分之一?
     
发表于 2017-8-11 13: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rainmen_73 发表于 2017-8-11 13:03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大地库上面有十栋建筑都有外部防雷设施。其中一栋建筑受到雷击后必然整个地库基础接地 ...

    你对SPD分类试验不是很了解。不管雷电流多大,高暴露地点雷电流波形都应按10/350us考虑。II类SPD就没有这个参数,只有I类试验冲击放电电流Iimp才是用10/350us波形测的。所以从工程标准配合的角度看,高暴露地点只能选用I类试验SPD。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5: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17-8-11 13:53
你对SPD分类试验不是很了解。不管雷电流多大,高暴露地点雷电流波形都应按10/350us考虑。II类SPD就没 ...

我承认不了解。但刚才已经说了,理论研究要和实际工程结合。无论分类实验如何考虑,10/350和8/20毕竟只是通流能力上的差异。如果只是概念上体系上无法对应,那是人为的制造障碍或技术门槛。归根到底,SPD是用来保护设备的,究竟什么样的保护措施和成本最合理,这不仅是雷电流理论问题,还必须有概率统计和经济意识。现有规范仅以低压线路从室外引入作为设置T1级SPD的条件,你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发表于 2017-8-11 15: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rainmen_73 发表于 2017-8-11 15:07
我承认不了解。但刚才已经说了,理论研究要和实际工程结合。无论分类实验如何考虑,10/350和8/20毕竟只是 ...

    我没有能力评价这条规定是否合理,只是根据这个帖子的题目有感而发。帖子认为全电缆进线可不设T1级SPD,架空进线才设,我认为这不只是电缆进线与架空进线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建筑物外部防雷系统有关。IEC电涌保护的第一份标准1997年才颁布,这个领域确实有很多待研究的问题,包括标准体系的配合。
     
发表于 2017-8-11 15: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T1的SPD贵有商业因素,且现在T1的SPD几乎都是带间隙的。从标准角度看,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带间隙的SPD才能通过T1。听说现在有人在研究新型的碳化硅耐重载SPD,说不定哪天无间隙SPD也能通过T1,价格可能就下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5: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17-8-11 15:22
我没有能力评价这条规定是否合理,只是根据这个帖子的题目有感而发。帖子认为全电缆进线可不设T1级SP ...

帖子起因也是看到发布的新防雷图集提出的观点。说明至少规范条文是有争议的吧。有争议的观点变成强条,国人难免又要拿起阴谋论怀疑是否是厂家利益因素促成的了
     
发表于 2017-8-11 15: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对10/350us波形认识也在变化,新的器件标准中已经不规定波形,只规定几个约束条件,满足这几个约束条件的波形都算数,叫做冲击电流试验电流,现在的10/350只是满足条件的波形中的一种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10:09 , Processed in 0.0869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