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16411|回复: 13

[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8 17: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P>前提:梁、柱内两根φ12以上的钢筋连接焊通。</P>
<P>在等电位联结的图籍中,给出的都是单点接地方式,</P>
<P>TN-S系统中的PE是不是就应该算是接地线呢,如果算,那就算是单点接地。那么是不是不需要从接地母排直接引扁钢到接地端子箱了?</P>
<P>多点接地在设计手册中也没有说怎么做,有研究过国外接地做法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到底怎么去做,接地画起来简单,但真的去较真,还有好多搞不清楚的。</P>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wosuwoxing 在 2007-2-28 17:27:26 编辑过」</div>
     
发表于 2007-2-28 17: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最理想的等电位,就是就近把所有正常非导电的金属体彼此连接起来,并最终和接地网连通。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2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有许多台资项目,他们的厂房对接地要求很高,比如防雷接地、电力系统的接地、电子设备的接地等等。</P>
<P>他们通常要求分开做接地。但我从各种国内的资料上看到的都是说综合接地如何如何?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分开呢?</P>
<P>难道他们不懂设计?但是他们的工厂可是比我们的经验多,而且是工程实践出来的。很想知道台湾和国外的接地资料和做法。</P>
     
发表于 2007-3-1 21: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以前曾经在工程中使用过外方的PLC系统,从该PLC的中文翻译版本的资料中,对PLC的接地注明“单独接地”;但与外方技术人员交流时,他们要求的单独接地是指单独为其PLC系统设置接地板,比如在安装PLC的控制室内靠近PLC屏的墙壁上做一接地板,PLC系统的各种功能性接地、UPS电源的重复接地、SPD的接地等等均就近汇集至该接地板上(有点类似于在控制室内做一局部等电位),然后单独引接地干线与电气系统的MEB连接实现接大地。</P>
<P>以我的工作范围为例(我做水处理工程),在一个水厂中,由于各种工艺金属管道埋地贯穿全厂并进出各建筑物,要想实现2个完全独立的接地基本是不可能的。</P>
发表于 2007-3-1 22: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FONT face=removeFormat>台湾的接地规范不太清楚,不过IEC标准还是推荐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的,</FONT></P>
<P>原因是各系统的接地体要完全分开,避免相互间干扰和影响,在工程实际</P>
<P>中往往不易实现。因此,不如将其合并,形成一等电位体。具体到工厂厂</P>
<P>房,则有可能因其场地充分,具备单独接地的条件,而采用该方式。但个人</P>
<P>认为联合接地方式还是要优于单独接地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9: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找了一些资料:看来对于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主要针对电子设备,</P>
<P>德州中文网站:</P>
<P>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lt;BR&gt;&lt;BR&gt;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单点接地,数字地之内多点接。 &lt;/P&gt; <BR>      &lt;CENTER&gt;&lt;/CENTER&gt;&lt;/td&gt;</P>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wosuwoxing 在 2007-3-2 9:51:06 编辑过」</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9: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STRONG>四川宏大汇通科技有限公司论坛</STRONG>  (http://www.yoop.cn/old/bbs/index.asp)<BR></P>
<P>屏蔽+接地<BR></P>
<P>1.视频传输中,最常见的故障现象表现在监视器的画面上出现一条黑杠或白杠,并且或向上或向下慢慢滚动。因此,在分析这类故障现象时,要分清产生故障的两种不同原因。<BR>    要分清是电源的问题还是地环路的问题,一种简易的方法是,在控制主机上,就近只接入一台电源没有问题的摄像机输出信号,如果在监视器上没有出现上述的干扰现象,则说明控制主机无问题。接下来可用一台便携式监视器就近接在前端摄像机的视频输出端,并逐个检查每台摄像机。如有,则进行处理。如无,则干扰是由地环路等其它原因造成的。<BR>     2.监视器上出现木纹状的干扰。这种干扰的出现,轻微时不会淹没正常图像,而严重时图像就无法观看了(甚至破坏同步)。这种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较多也较复杂。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BR>    ⑴视频传输线的质量不好,特别是屏蔽性能差(屏蔽网不是质量很好的铜线网,或屏蔽网过稀而起不到屏蔽作用)。与此同时,这类视频线的线电阻过大,因而造成信号产生较大衰减也是加重故障的原因。此外,这类视频线的特性阻抗不是75Ω以及参数超出规定也是产生故障的原因之一。由于产生上述的干扰现象不一定就是视频线不良而产生的故障,因此这种故障原因在判断时要准确和慎重。只有当排除了其它可能后,才能从视频线不良的角度去考虑。若真是电缆质量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所有的这种电缆全部换掉,换成符合要求的电缆,这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BR>     ⑵由于供电系统的电源不“洁净”而引起的。这里所指的电源不“洁净”,是指在正常的电源(50周的正弦波)上叠加有干扰信号。而这种电源上的干扰信号,多来自本电网中使用可控硅的设备。特别是大电流、高电压的可控硅设备,对电网的污染非常严重,这就导致了同一电网中的电源不“洁净”。比如本电网中有大功率可控硅调频调速装置、可控硅整流装置、可控硅交直流变换装置等等,都会对电源产生污染。 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对整个系统采用净化电源或在线UPS供电就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BR>     ⑶系统附近有很强的干扰源。这可以通过调查和了解而加以判断。如果属于这种原因,解决的办法是加强摄像机的屏蔽,以及对视频电缆线的管道进行接地处理等。<BR>    3.由于视频电缆线的芯线与屏蔽网短路、断路造成的故障。这种故障的表现形式是在监视器上产生较深较乱的大面积网纹干扰,以至图像全部被破坏,形不成图像和同步信号。这种情况多出现在BNC接头或其它类型的视频接头上。即这种故障现象出现时,往往不会是整个系统的各路信号均出问题,而仅仅出现在那些接头不好的路数上。只要认真逐个检查这些接头,就可以解决。<BR>    4.由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不匹配引起的故障现象。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在监视器的画面上产生若干条间距相等的竖条干扰,干扰信号的频率基本上是行频的整数倍。这是由于视频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不是75Ω而导致阻抗失配造成的。也可以说,产生这种干扰现象是由视频电缆的特性阻抗和分布参数都不符合要求综合引起的。解决的方法一般*“始端串接电阻”或“终端并接电阻”的方法去解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视频传输距离很短时(一般为 150米以内),使用上述阻抗失配和分布参数过大的视频电缆不一定会出现上述的干扰现象。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选购视频电缆时,一定要保证质量。必要时应对电缆进行抽样检测。<BR>    5.由传输线引入的空间辐射干扰。这种干扰现象的产生,多数是因为在传输系统、系统前端或中心控制室附近有较强的、频率较高的空间辐射源。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一个是在系统建立时,应对周边环境有所了解,尽量设法避开或远离辐射源;另一个办法是当无法避开辐射源时,对前端及中心设备加强屏蔽,对传输线的管路采用钢管并良好接地</P>
<P>其实什麽接地都一样、接地只是一种手段的问题、就看你的接地到底要拿来做什麽、因此不要不加条件得就乱下接地的接法问题、否则将会犯下很多严重的错误、<BR>    首先就一般电路设计的眼光来看、接地是没有电位的、接地是稳定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电路在实际制作时常因接地不乾净导致误差发生、就一般而言、低频电路常采行单点接地法而高频电路常采用多点接地法、但有一不得不注意那就是高频接地大多为大面积接地、为什麽呢?<BR>    首先、低频电路接地理论本来就跟高频接地理论是不一样的、君不见音响电路有一不变的法则、那就是单点接地、君不见若没依此要领制作换来的就是低频哼声、所谓点就是一截面积趋近於零的区域、音响电路尤其是後级常因没有实行单点接地导致哼声四起、回路电流听过吧、导线电阻听过吧、你能保证你用的金属零阻抗吗不能的话、那你就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接地其实是有电位差的、有电位差就有电流、就是哼声来源点、其实就是一个流动范围极小的电流区域、但这里有一个现象就是你的大面积接地是在机壳上、若采行单点接地输出的接地、电流便较不会影响到输入的接地、电流哼声便可免除不会因为接地电流从机壳中影响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已、<BR>接地方法有很多、单点只是其中一种、而低频电路利用导线将各单元电路接地连接至机壳上的一点便不会有一大回路产生、没有大回路便没有大的回路电流、没有大回路电流输入与输出便各自相安无事、<BR>但高频电路呢?<BR>    高频电路的接地理论深受集肤效应影响、何谓集肤效应呢、集肤效应指在一高频操作环境下导线的电流分布将会呈现密集於金属表面的情形、这代表你的导线将更不像导线、它将成为十足的电抗、频率愈高导线的电抗愈严重、这样你还能用导线去接地吗?别傻了、当天线还差不多、这样你还想用导线吗?如果电路的单元很多、你分成许多电路方块每个单元用条导线连接其接地、那你乾脆拿个电阻连接较快、电阻还比较容易被我们掌握呢、导线呢那就复杂了、因此高频电路的接地常是避免是用导线的、电路单元都各自找最近的大面积接地、直接以最短路径连接、多点因而产生、<BR>    而高频对於接地材更是十分讲究、但原则上是面积要够大、机壳够大了吧、但其实这里有件事必须先声明那就是你的连接必须是愈短愈好、记住就近接最好多点还要保证每一点都接在同一平面上才有效喔、但还是老话一句这只是手段之一而已、高频接地的方法甚多目的皆不相同、这可是需要研究的哦、~~~~~<BR></P>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9: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B>地线干扰与地线设计</B></P>
<P>  地线设计是电磁兼容设计中大家都很注意,却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的一个问题。了解了地线造成干扰问题的机理之后,在设计和实施地线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本期从介绍地线造成干扰的原理入手,使读者了解设计地线的关键和原则。 <B>1 什么是地线?</B><BR>  地线有安全地和信号地两种。前者是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而设置的地线,后者是为了保证电路正确工作所设置的地线。造成电路干扰现象的主要是信号地,因此这里仅讨论信号地的问题。<BR>信号地的一般定义是:电路的电位参考点。<BR>  更恰当地说,这个定义是我们设计电路时的一个假设。从这个定义是无法分析和理解一些地线干扰问题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在分析电磁兼容问题时,使用下面的定义。<BR>  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BR>  既然地线是电流的一个路径,那么根据欧姆定律,地线上是有电压的;既然地线上有电压,说明地线不是一个等电位体。这样,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关于地线电位一定的假设就不再成立,因此电路会出现各种错误。这就是地线干扰的实质。 <BR><BR></P>
<P><B>2 地线的阻抗有多大?</B><BR>  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我们在设计地线时,都使地线的电阻很小,那么地线上的电位差怎么会大到导致电路出错的程度。理解这个问题,要理解地线阻抗的组成。<BR>  地线的阻抗Z由电阻部分和感抗部分两部分组成,即:Z = RAC + jωL。<BR>  <B>电阻成分</B>:导体的电阻分为直流电阻RDC和交流电阻RAC。对于交流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导致实际电流截面减小,电阻增加,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关系如下: <BR>  RAC= 0.076rf1/2RDC<BR>式中:r=导线的半径,单位cm,f=流过导线的电流频率,单位Hz, RDC= 导线的直流电阻,单位Ω。<BR><B>  电感成分</B>:任何导体都有内电感(这区别于通常讲的外电感,外电感是导体所包围的面积的函数),内电感与导体所包围的面积无关。对于圆截面导体如下:<BR>  L=0.2S[ln(4.5/d) -1] (μH)<BR>式中S=导体长度(m),d=导体直径(m) <BR>  表1说明了直流电阻与交流阻抗的巨大差异。频率很低时的阻抗可以认为是导体的电阻,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频率升高,阻抗增加很快,当频率达到100MHz以上时,直径6.5mm长度仅为10cm的导线也有数十欧姆的阻抗。 <BR><BR><BR>
<P><B>3 地环路干扰及对策</B><BR>  地环路干扰是一种较常见的干扰现象,常常发生在通过较长电缆连接的相距较远的设备之间。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是设备之间的地线电位差。地线电压导致了地环路电流,由于电路的非平衡性,地环路电流导致对电路造成影响的差模干扰电压(图1)。 <BR>  由于地环路干扰是由地环路电流导致的,因此在实践中,有时会发现,当将一个设备的地线断开时,干扰现象消失,这是因为地线断开时,切断了地环路。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干扰频率较低的场合,当干扰频率高时,短开地线与否关系不大。<BR><B>  地环路干扰形成的原因1</B>:两个设备的地电位不同,形成地电压,在这个电压的驱动下,“设备1-互联电缆-设备2- 地”形成的环路之间有电流流动。由于电路的不平衡性,每根导线上的电流不同,因此会产生差模电压,对电路造成干扰。地线上的电压是由于其他功率较大的设备也用这段地线,在地线中引起较强电流,而地线又有较大阻抗产生的。<BR>  <B>地环路干扰形成的原因2</B>:由于互联设备处在较强的电磁场中,电磁场在“设备1 - 互联电缆 - 设备2 - 地”形成的环路中感应出环路电流,与原因1的过程一样导致干扰。<BR>  <B>解决地环路干扰的方法</B>:解决地环路干扰的基本思路有三个:一个是减小地线的阻抗,从而减小干扰电压,但是这对第二种原因导致的地环路没有效果。另一个是增加地环路的阻抗,从而减小地环路电流。当阻抗无限大时,实际是将地环路切断,即消除了地环路。例如将一端的设备浮地、或将线路板与机箱断开等是直接的方法。但出于静电防护或安全的考虑,这种直接的方法在实践中往往是不允许的。更实用的方法是使用隔离变压器、光耦合器件、共模扼流圈、平衡电路等方法。第三个方法是改变接地结构,将一个机箱的地线连接到另一个机箱上,通过另一个机箱接地,这就是单点接地的概念。 <BR><B>4 公共阻抗耦合及对策</B><BR>  当两个电路的地电流流过一个公共阻抗时,就发生了公共阻抗耦合,如图2(a) 所示。 </P>
<P>
<P><a href="http://www.epc.com.cn/2002/0006/images/37-1.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epc.com.cn/2002/0006/images/37-1.jpg"></A> </P>
<P>
<P><BR>  一个电路的地电位会受到另一个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即一个电路的地电位受另一个电路的地电流的调制,另一个电路的信号就耦合进了前一个电路。<BR>  <B>放大器级间公共地线耦合问题</B>:图2(a) 中的放大器,由于前置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共用一段地线,功率放大电路的地线电流很大,因此在地线上产生了较大的地线电压V。这个电压正好在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中,如果满足一定的相位关系,就形成了正反馈,造成放大器自激。<BR>  <B>解决办法</B>:可以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将电源的位置改变一下,使它*近功率放大电路,这样,就不会有较大的地线电压落在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中了,如图2 (b) 所示。另一个办法是功率放大电路单独通过一根地线连接到电源,这实际是改成了并联单点接地结构,如图2 (d) 所示。 </P>
<P>
<P><B>5 接地策略</B> </P>
<P>
<P><a href="http://www.epc.com.cn/2002/0006/images/37-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epc.com.cn/2002/0006/images/37-2.jpg"></A> </P>
<P>
<P>  信号地有图3所示的几种方式。<BR>  <B>单点接地</B>:所有电路的地线接到公共地线的同一点,进一步可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最大好处是没有地环路,相对简单。但地线往往过长,导致地线阻抗过大。<BR>  <B>多点接地</B>:所有电路的地线就近接地,地线很短,适合高频接地。问题是存在地环路。<BR>  <B>混合接地</B>:在地线系统内使用电感、电容连接,利用电感、电容器件在不同频率下有不同阻抗的特性,使地线系统在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接地结构。 <BR>  串联单点接地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采用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往往由于地线过多,而没有可实现性。因此,灵活的方案是,将电路按照信号特性分组,相互不会产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一组,一组内的电路采用串联单点接地,不同组的电路采用并联单点接地。如图4所示。这样,既解决了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又避免了地线过多的问题。 </P>
<P>
<P><a href="http://www.epc.com.cn/2002/0006/images/37-3.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epc.com.cn/2002/0006/images/37-3.jpg"></A> </P>
<P>
<P><BR></P>
<P>接地的方法很多,具体使用那一种方法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接地”的概念首次应用在电话的设计开发中。从1881年初开始采用单根电缆为信号通道,大地为公共回路。这就是第一个接地问题。但是用大地作为信号回路会导致地回路中的过量噪声和大气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了信号回路线。现在存在的许多接地方法都是来源于过去成功的经验,这些方法包括:<BR>  1) 单点接地:如图1所示,单点接地是为许多在一起的电路提供公共电位参考点的方法,这样信号就可以在不同的电路之间传输。若没有公共参考点,就会出现错误信号传输。单点接地要求每个电路只接地一次,并且接在同一点。该点常常一地球为参考。由于只存在一个参考点,因此可以相信没有地回路存在,因而也就没有干扰问题。<BR>2) 多点接地: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设备内电路都以机壳为参考点,而各个设备的机壳又都以地为参考点。这种接地结构能够提供较低的接地阻抗,这是因为多点接地时,每条地线可以很短;并且多根导线并联能够降低接地导体的总电感。在高频电路中必须使用多点接地,并且要求每根接地线的长度小于信号波长的1/20。<BR>3) 混合接地:混合接地既包含了单点接地的特性,又包含了多点接地的特性。例如,系统内的电源需要单点接地,而射频信号又要求多点接地,这时就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混合接地。对于直流,电容是开路的,电路是单点接地,对于射频,电容是导通的,电路是多点接地。<BR>当许多相互连接的设备体积很大(设备的物理尺寸和连接电缆与任何存在的干扰信号的波长相比很大)时,就存在通过机壳和电缆的作用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干扰电流的路径通常存在于系统的地回路中。<BR>  在考虑接地问题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系统的自兼容问题,另一个是外部干扰耦合进地回路,导致系统的错误工作。由于外部干扰常常是随机的,因此解决起来往往更难。</P>
<P>接地要求 <BR> <BR>  要求接地的理由很多,下面列出几种:<BR>  1) 安全接地:使用交流电的设备必须通过黄绿色安全地线接地,否则当设备内的电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变小时,会导致电击伤害。<BR>  2) 雷电接地:设施的雷电保护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由避雷针、下导体和与接地系统相连的接头组成。该接地系统通常与用做电源参考地及黄绿色安全地线的接地是共用的。雷电放电接地仅对设施而言,设备没有这个要求。<BR>  3) 电磁兼容接地:出于电磁兼容设计而要求的接地,包括:<BR>    * 屏蔽接地:为了防止电路之间由于寄生电容存在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辐射电场或对外界电场敏感,必须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屏蔽,这些隔离和屏蔽的金属必须接地。<BR>    * 滤波器接地:滤波器中一般都包含信号线或电源线到地的旁路电容,当滤波器不接地时,这些电容就处于悬浮状态,起不到旁路的作用。<BR>    * 噪声和干扰抑制:对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的控制需要设备或系统上的许多点与地相连,从而为干扰信号提供“最低阻抗”通道。<BR>    * 电路参考:电路之间信号要正确传输,必须有一个公共电位参考点,这个公共电位参考点就是地。因此所有互相连接的电路必须接地。<BR>  以上所有理由形成了接地的综合要求。但是,一般在设计要求时仅明确安全和雷电防护接地的要求,其它均隐含在用户对系统或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中。<BR>返回目录<BR><BR> <BR>3接地技术应用 <BR> <BR>  目前所应用的接地技术和方法可以说是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典型的接地要求往往限制在所谓的“单点接地”上。<BR>  通常在电路这一级上不专门提出对接地的具体要求,因为在这一层次上提出具体要求是不合适的。对数字电路而言,大多数逻辑芯片读采用单端电路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说,所有信号的电位以电源回路为参考的话,其电位是0V。在模拟电路中,情况也类似。当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很近时,要完成逻辑信号的产生、处理和波形整形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传输线过长或者参考点电位不正确的话,都会产生问题。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概念:接地并不是每个部分或每个系统都需要的,比如单块的线路板并不非要接地才能正常工作。当设备之间要传输数据时,接地就是十分必要的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9: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FONT size=3><STRONG>工业工程网络学会论坛</STRONG>  (http://www.myie.org/asp/index.asp)作者:xhp1976</FONT></P>
<P><B><FONT size=3>七、 接地</FONT></B><FONT face=宋体 size=3>接地分安全接地、工作接地,这里所谈的是工作接地,设计接地点就是要尽可能减少各支路电流之间的相互耦合干扰,主要方法有:单点接地、串联接地、平面接地。在电子设备中,接地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法。如能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使用,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电子设备中地线结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模拟地等。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FONT></P>
<P><FONT size=3>1. 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  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高频电路宜采用多点串联接地,地线应短而租,高频元件周围尽量用栅格状大面积地箔。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FONT></P>
<P><FONT size=3>2.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  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两者的地线不要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要尽量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FONT></P>
<P><FONT size=3>3. 尽量加粗接地线</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  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粗。</FONT></P>
<P><FONT size=3>4. 将接地线构成闭环路</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环路可以明显的提高抗噪声能力。其原因在于:印制电路板上有很多集成电路元件,尤其遇有耗电多的元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能力下降,若将接地结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9: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DIV style="FONT-SIZE: 12px">Q1:为什么要接地?<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IT人的社区|音乐|文章|电脑|网页教程|单片机技术|笔记本电池维修|销售3]VpC#\        Co        [R\</FONT><BR>Answer:接地技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防止电力或电子等设备遭雷击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目的是把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避雷针引入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接地也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当某种原因引起的相线(如电线绝缘不良,线路老化等)和设备外壳碰触时,设备的外壳就会有危险电压产生,由此生成的故障电流就会流经PE线到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电子通信和其它数字领域的发展,在接地系统中只考虑防雷和安全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比如在通信系统中,大量设备之间信号的互连要求各设备都要有一个基准‘地’作为信号的参考地。而且随着电子设备的复杂化,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接地设计中,信号之间的互扰等电磁兼容问题必须给予特别关注,否则,接地不当就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近,高速信号的信号回流技术中也引入了“地”的概念。<BR>E#}z(Cj9T3[{8^wT紫枫工作室,网络群英社<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笔记本电池维修,成品笔记本电池,OEM笔记本电池,各种电芯,维修技术咨询,电脑教程,网页教程,网页源码,各种笔记本测试程序,CPU测试程序下载:vEiN)^*O<BR>t-a</FONT><BR>Q2:接地的定义<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g-K~rxn</FONT><BR>Answer: 在现代接地概念中、对于线路工程师来说,该术语的含义通常是‘线路电压的参考点’;对于系统设计师来说,它常常是机柜或机架;对电气工程师来说,它是绿色安全地线或接到大地的意思。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接地是电流返回其源的低阻抗通道”。注意要求是”低阻抗”和“通路”。<BR>+i%a@b0vT%T笔记本电池维修,成品笔记本电池,OEM笔记本电池,各种电芯,维修技术咨询,电脑教程,网页教程,网页源码,各种笔记本测试程序,CPU测试程序下载<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笔记本电池维修,成品笔记本电池,OEM笔记本电池,各种电芯,维修技术咨询,电脑教程,网页教程,网页源码,各种笔记本测试程序,CPU测试程序下载 an#F.[i</FONT><BR>Q3:常见的接地符号<BR>gY e8X G{,n紫枫工作室,网络群英社Answer: PE,PGND,FG-保护地或机壳;BGND或DC-RETURN-直流-48V(+24V)电源(电池)回流;GND-工作地;DGND-数字地;AGND-模拟地;LGND-防雷保护地<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www.gt98.com'@_-EO0|uI/R</FONT><BR><BR>5K0e!Mr6DT&amp;C6l笔记本电池维修,成品笔记本电池,OEM笔记本电池,各种电芯,维修技术咨询,电脑教程,网页教程,网页源码,各种笔记本测试程序,CPU测试程序下载Q4:合适的接地方式<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www.gt98.cominyGB9A0y</FONT><BR>Answer: 接地有多种方式,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以及混合类型的接地。而单点接地又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一般来说,单点接地用于简单电路,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接地区分,以及低频(f&lt;1MHz)电子线路。当设计高频(f&gt;10MHz)电路时就要采用多点接地了或者多层板(完整的地平面层)。<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O:x6A^%COf?4A|</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IT人的社区|音乐|文章|电脑|网页教程|单片机技术|笔记本电池维修|销售H|)^i`Y6kX K</FONT><BR>Q5:信号回流和跨分割的介绍<BR>OtH8uCtF<BR>`www.gt98.comAnswer:对于一个电子信号来说,它需要寻找一条最低阻抗的电流回流到地的途径,所以如何处理这个信号回流就变得非常的关键。<BR>S:|&amp;n)W*l枫情论坛第一,根据公式可以知道,辐射强度是和回路面积成正比的,就是说回流需要走的路径越长,形成的环越大,它对外辐射的干扰也越大,所以,PCB布板的时候要尽可能减小电源回路和信号回路面积。<BR>H8Q9p2`,vc,U*v)| P}T3h*L第二,对于一个高速信号来说,提供有好的信号回流可以保证它的信号质量,这是因为PCB上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一般是以地层(或电源层)为参考来计算的,如果高速线附近有连续的地平面,这样这条线的阻抗就能保持连续,如果有段线附近没有了地参考,这样阻抗就会发生变化,不连续的阻抗从而会影响到信号的完整性。所以,布线的时候要把高速线分配到靠近地平面的层,或者高速线旁边并行走一两条地线,起到屏蔽和就近提供回流的功能。<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www.gt98.com!T!e_ vq;w,c(H</FONT><BR>第三,为什么说布线的时候尽量不要跨电源分割,这也是因为信号跨越了不同电源层后,它的回流途径就会很长了,容易受到干扰。当然,不是严格要求不能跨越电源分割,对于低速的信号是可以的,因为产生的干扰相比信号可以不予关心。对于高速信号就要认真检查,尽量不要跨越,可以通过调整电源部分的走线。(这是针对多层板多个电源供应情况说的)<BR>(u+ec0HLKIT人的社区|音乐|文章|电脑|网页教程|单片机技术|笔记本电池维修|销售<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www.gt98.comYT^~l([:E</FONT><BR>Q6:为什么要将模拟地和数字地分开,如何分开?<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www.gt98.comv9X3L_.~'C(@</FONT><BR>Answer: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要回流到地,因为数字信号变化速度快,从而在数字地上引起的噪声就会很大,而模拟信号是需要一个干净的地参考工作的。如果模拟地和数字地混在一起,噪声就会影响到模拟信号。<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IT人的社区|音乐|文章|电脑|网页教程|单片机技术|笔记本电池维修|销售~\9R @tqFc</FONT><BR>一般来说,模拟地和数字地要分开处理,然后通过细的走线连在一起,或者单点接在一起。总的思想是尽量阻隔数字地上的噪声窜到模拟地上。当然这也不是非常严格的要求模拟地和数字地必须分开,如果模拟部分附近的数字地还是很干净的话可以合在一起。<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www.gt98.comq Y^%BHO</FONT><BR><BR>~'e9zfjcd,Q.j v{Q7:单板上的信号如何接地?<BR>YsU` GH[G紫枫工作室,网络群英社Answer:对于一般器件来说,就近接地是最好的,采用了拥有完整地平面的多层板设计后,对于一般信号的接地就非常容易了,基本原则是保证走线的连续性,减少过孔数量;靠近地平面或者电源平面,等等。<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r7]1fb#f</FONT><BR><BR>V'?el;[a9wY紫枫工作室,网络群英社Q8:单板的接口器件如何接地?<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o6Gm3s y$o</FONT><BR>Answer:有些单板会有对外的输入输出接口,比如串口连接器,网口RJ45连接器等等,如果对它们的接地设计得不好也会影响到正常工作,例如网口互连有误码,丢包等,并且会成为对外的电磁干扰源,把板内的噪声向外发送。一般来说会单独分割出一块独立的接口地,与信号地的连接采用细的走线连接,可以串上0欧姆或者小阻值的电阻。细的走线可以用来阻隔信号地上噪音过到接口地上来。同样的,对接口地和接口电源的滤波也要认真考虑。<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紫枫工作室,网络群英社.E_5s"gt:SQ;^</FONT><BR><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紫枫工作室,网络群英社6kB Y"EdV<BR>B3pci</FONT><BR>Q9:带屏蔽层的电缆线的屏蔽层如何接地?<FONT style="FONT-SIZE: 0px; COLOR: #f5fbff">www.gt98.com<BR>h4zKc4} BK7g,C</FONT><BR>Answer:屏蔽电缆的屏蔽层都要接到单板的接口地上而不是信号地上,这是因为信号地上有各种的噪声,如果屏蔽层接到了信号地上,噪声电压会驱动共模电流沿屏蔽层向外干扰,所以设计不好的电缆线一般都是电磁干扰的最大噪声输出源。当然前提是接口地也要非常的干净。</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09: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FONT face=宋体>电磁兼容(EMC)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尽可能减小电流环路的面积;第二个原则是系统只采用一个参考面。</FONT></P>
<P><FONT face=宋体>在所有</FONT>EMC问题中,主要问题是不适当的接地引起的。有三种信号接地方法:单点、多点和混合。在频率低于1MHz时可采用单点接地方法,但不适于高频。在高频应用中,最好采用多点接地。混合接地是低频用单点接地而高频用多点接地的方法。地线布局是关键的。高频数字电路和低电平模拟电路的地回路绝对不能混合。<BR></P>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wosuwoxing 在 2007-3-2 9:49:35 编辑过」</div>
发表于 2007-3-19 09: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我理解是: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如某种弱电机房,可采取M型或S型的接地方式,但最终还是要接入建筑的联合接地系统的。
发表于 2007-3-24 0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P>前提:梁、柱内两根φ12以上的钢筋连接焊通。</P>
<P>在等电位联结的图籍中,给出的都是单点接地方式,答:MEB 箱为增加接地可靠性,可2点接地,LEB箱可1点接地</P>
<P>TN-S系统中的PE是不是就应该算是接地线呢,如果算,那就算是单点接地。那么是不是不需要从接地母排直接引扁钢到接地端子箱了?答:TN-S系统PE线进建筑处要做重复接地,肯定是接地线。接地端子箱指什么?如果是LEB箱(局部等电位联结箱)就直接接就近PE线以及楼板钢筋,当然不需要从接地母排直接引扁钢。</P>
<P>多点接地在设计手册中也没有说怎么做,有研究过国外接地做法的朋友可以交流一下到底怎么去做,接地画起来简单,但真的去较真,还有好多搞不清楚的</P>
<P>答:为什么要多点接地,一个建筑就是一个总等电位体。</P>
<P>对于民用建筑,弱电系统一点接地是弱电电子设备的需要,防止接地装置上的雷击过电压、高频谐波等的干扰。但接地极仍是公共的。</P>
<P>大家不要随便在网上抄一下,就回答,好吗!</P>
     
发表于 2007-4-23 23: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讨论]大家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怎么认识的?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大鼻山</B></FONT> 在(<I>2007-2-28 17:35:03</I>)的发言<BR>最理想的等电位,就是就近把所有正常非导电的金属体彼此连接起来,并最终和接地网连通。</DIV>
<P><BR><BR>这么做,很容易造成环网而形成环流。</P>
<P>今年建筑电气第3期,对单点和多点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阐述。不记得是哪一篇了。大家可以去参考参考。</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21:20 , Processed in 0.09298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