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osuwoxing 于 2010-7-7 11:02 编辑
自娱自乐的东西,里面的内容有错误的,大家可以提出来,反正也不发表,供大家参考:lol TN-C-S系统特殊情况PEN线重复接地分析 摘要:PEN线在TN-C-S系统中重复接地已经是通用的做法,但PEN线的重复接地在一些工程中也会对配电系统产生不利的一面,针对该现象本文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PEN 重复接地 等电位联结 很多规范都要求TN-C-S系统在建筑物电源进线处做重复接地, 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故障电压、减轻PEN断线带来的电气设备过电压,以及通过等电位联结,降低本建筑电位和设备外壳上的电压差(该电压差由PEN导线上的压降产生)。但TN-C-S也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做简单分析。 一、多回路TN-C-S系统进线,大截面PEN电流易过载,各个回路上级开关不能用四极开关和剩余电流保护开关。下面以两路进线为例:
图一 两路TN-C-S同位置进线 每个回路保护电器、线路选择合理, AL1配电箱中性线电流为I1,AP2配电箱中性线电流为I2,且I1≥I2,回路1的PEN线电阻为R,回路2的PEN线电阻为a倍R,a≥1。PEN线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MEB重复接地,则两回路的PEN线电路形成并联,令总的PEN电流为In,有In=I1+I2。由并联电路分流原理可得出下面公式: (1)a=1时,代表两个回路的中性线截面相等或相近的情况。 I11=I21=0.5*In, 正常情况下:中性线不会出现过载情况, (2)a=10,代表两个回路的中性线截面相差较大的情况。 I11=10/(10+1)*In≈0.9In=0.91I1+0.91I2 I21=1/(10+1)*In≈0.1In=0.09I1+0.09I2 正常情况下:由上面两个公式得出I1<10I2时,回路1的PEN线可能过载,I1>10I2时,回路2的PEN线可能过载。经多次验算,当I1<a*I2时,PEN截面大的回路容易出现过载。 比如截面16mm2的铜缆电阻约是185mm2的10倍,适用a=10的情况,I2,I1代表各自的载流能力,I1≈3.8I2倍,那么185mm2的PEN线是容易出现过载的。 标称 | 电阻 | 1.5m㎡电阻是其它导体电阻的倍数 | 35℃导体载流量电流 | 1.5m㎡载流量是其它导体载流量的倍数 | 1.5 | 11.467 | 1.0 | 21 | 1.0 | 2.5 | 6.88 | 1.7 | 28 | 1.3 | 4 | 4.3 | 2.7 | 36 | 1.7 | 6 | 2.867 | 4.0 | 44 | 2.1 | 10 | 1.754 | 6.5 | 59 | 2.8 | 16 | 1.097 | 10.5 | 76 | 3.6 | 25 | 0.702 | 16.3 | 97 | 4.6 | 35 | 0.501 | 22.9 | 117 | 5.6 | 50 | 0.351 | 32.7 | 138 | 6.6 | 70 | 0.251 | 45.7 | 171 | 8.1 | 95 | 0.185 | 62.0 | 203 | 9.7 | 120 | 0.146 | 78.5 | 230 | 11.0 | 150 | 0.117 | 98.0 | 260 | 12.4 | 185 | 0.095 | 120.7 | 292 | 13.9 |
(上表电阻、载流量数据摘自《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以1.5mm2的铜缆为基础数据,计算电阻、电流的变化趋势。) 表中数据说明导体电阻的变化明显快于载流量的变化。即I1一定小于a*I2,可推理得出回路1( PEN)分流回路2(PEN)电流,而这部分电流在选取回路1时并没有计入,容易使其过载,这在奇次谐波干扰较多,PEN电流接近相电流或大于相电流时更为严重。
(3)a→∞,代表两个回路的中性线截面相差特别大的情况。 I11≈In I21≈0 正常情况下:结论同(2),但回路1的PEN线几乎承担了回路2的PEN线中所有电流,回路2的PEN线电流很小,不会过载。 上述(1)、(2)、(3)在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短路电流被分流,对截面较大的PEN线影响较大,需要即时切除故障,如果故障持续,很可能造成PEN过载,绝缘损坏。由此可见,对于B建筑,回路1的PEN线电流很难计算,要计入回路2中PEN线的部分电流,存在过载的隐患,多路TN-C-S低压进线的上级开关不能采用四极开关和剩余电流保护。 二、多回路TN-C-S系统进线,PEN中断,故障不易发现,PEN线路易过载。 经过上面的分析,如果任意回路的PEN断线,则该回路中性线电流经另一回路PEN返回变压器。如果小截面的PEN中断,则不平衡电流均由大截面PEN承担,设备电压变化不大,不容易发现该故障,存在隐患。大截面PEN中断,则小截面PEN承担过大的不平衡电流,容易过载。 三、多回路TN-C-S系统进线,进线地点不同,在B建筑接地网中产生杂散电流。对信息设备造成影响。 由于进线的PEN都做了重复接地,通过接地网形成并联通路。小截面PEN中的不平衡电流通过接地网经其他回路的PEN返回变压器。这部分杂散电流会对共用接地的信息设备产生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干扰主要针对信息数据大楼,对普通的公共建筑、民建该影响并不明显。 四、TN-C-S系统PEN线多次重复接地,造成一部分配电设备是TN-C接地。 典型的例子是别墅区的配电系统。基本模式为: 预装式变电站——室外总配电箱——各个别墅。如下图: 图二 别墅群常用配电系统
PEN在AL3处已经做了重复接地,别墅1处也做重复接地,此时AL3处的接地属于TN-C系统,并且PEN做多次重复接地,不符合“TN-C-S系统PEN分开N,PE后不得再相互连接”的规定。因此从AL3处的出线应该是TN-S系统,含有PE线。别墅处的重复接地接PE线,不得接N线。
结束语 TN-C-S系统在多回路进线时存在若干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是多回路的PEN线形成并联回路,使不平衡电流、接地故障电流矢量叠加,而计算不平衡电流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应重视PEN线截面的选择,条件允许下应监测PEN是否断线,变电站处也可测量PEN线电流,以防断线故障长存和PEN线过载。同时为了减轻杂散电流的影响,TN-C-S系统的进线应尽量在同一位置进线,避免杂散电流在大楼内部钢筋网流动。 TN-C-S系统PEN做重复接地在具体工程中要采取措施来解决本文提出的情况。重视PEN线选择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