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治学以诚

多根电缆去同一配电场所,你TN-C-S系统吗?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20: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Tree2009 于 2010-7-6 20:58 编辑

X=0.1445lgDj/0.778r(Ω/km这是计算架空线的公式吧,或者说是计算单根载流导体之间的公式。
电缆的都是以实验数据为准吧。
多根电缆相互影响后的电抗不知道怎么算了。。这太复杂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2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短路的影响
短路电流的分配,应该与正常电流分配的原理是一样的吧,
小阻 抗分大电流,大阻抗分小电流。
如果说短路的时候,电抗会增大,那意味着短路电流会小,这对电缆是好事。
我们能不能校验一下短路电流允许的最小热稳定截面。
如15kA,考虑断路器0.02s开断,s=Ik/K *sqrt(t)=15000/143 *sqrt(0.02)=14
我们假设流过小PEN的短路电流是15kA,那如果按比例分配,大电缆分配的短路电流必然比这个要大很多。
再倒过来,假设一条240电缆,供50米,2000kA,8%变压器供。接地短路电流应该不会大于40kA。(这个数据没详细计算,短路手册在公司,只能估了)。
又假设并联供电的是一根16平方的PEN,夸张的理解,即使按15kA分配给这条小PEN,也是满足热稳定的。

谁有空整理一份有依据一点的数据,我只是估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21: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62楼的辛苦了,呵呵。

计算的是没什么大问题,
可是,实际应用问题还存在。

按照TN-C-S系统,低压配电柜出线采用的是3P断路器,不断PEN线,
那么有多根电缆进入的这幢建筑,如需要检修,是不是要断开所有的进线,
包括应急电源回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另外,如果进线电缆在室外都是穿金属管敷设,
那么造成的涡流,影响又有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设情况是,一个回路断开不供电,其余多个回路供电时,
如不供电回路的系统内发生短路,其余回路是都跳闸,还是有的跳,有的不跳,

这与“供规”:3.0.2 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是否违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osuwoxing 于 2010-7-7 11:02 编辑

自娱自乐的东西,里面的内容有错误的,大家可以提出来,反正也不发表,供大家参考:lol

TN-C-S系统特殊情况PEN线重复接地分析

摘要:PEN线在TN-C-S系统中重复接地已经是通用的做法,但PEN线的重复接地在一些工程中也会对配电系统产生不利的一面,针对该现象本文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PEN 重复接地 等电位联结

   很多规范都要求TN-C-S系统在建筑物电源进线处做重复接地, 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故障电压、减轻PEN断线带来的电气设备过电压,以及通过等电位联结,降低本建筑电位和设备外壳上的电压差(该电压差由PEN导线上的压降产生)。但TN-C-S也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做简单分析。

一、多回路TN-C-S系统进线,大截面PEN电流易过载,各个回路上级开关不能用四极开关和剩余电流保护开关。下面以两路进线为例:

图一    两路TN-C-S同位置进线

每个回路保护电器、线路选择合理, AL1配电箱中性线电流为I1AP2配电箱中性线电流为I2,且I1I2,回路1PEN线电阻为R,回路2PEN线电阻为aRa≥1。PEN线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MEB重复接地,则两回路的PEN线电路形成并联,令总的PEN电流为In,有InI1+I2。由并联电路分流原理可得出下面公式:

1a=1时,代表两个回路的中性线截面相等或相近的情况。

I11=I21=0.5*In

正常情况下:中性线不会出现过载情况,

2a=10,代表两个回路的中性线截面相差较大的情况。

I11=10/(10+1)*In≈0.9In=0.91I1+0.91I2

I21=1/(10+1)*In≈0.1In=0.09I1+0.09I2

正常情况下:由上面两个公式得出I1<10I2时,回路1PEN线可能过载,I1>10I2时,回路2PEN线可能过载。经多次验算,当I1<a*I2时,PEN截面大的回路容易出现过载。

比如截面16mm2的铜缆电阻约是185mm2的10倍,适用a=10的情况,I2,I1代表各自的载流能力,I1≈3.8I2倍,那么185mm2PEN线是容易出现过载的。

标称电阻1.5m㎡电阻是其它导体电阻的倍数35℃导体载流量电流1.5m㎡载流量是其它导体载流量的倍数
1.511.4671.0 211.0
2.56.881.7 281.3
44.32.7 361.7
62.8674.0 442.1
101.7546.5 592.8
161.09710.5 763.6
250.70216.3 974.6
350.50122.9 1175.6
500.35132.7 1386.6
700.25145.7 1718.1
950.18562.0 2039.7
1200.14678.5 23011.0
1500.11798.0 26012.4
1850.095120.7 29213.9

(上表电阻、载流量数据摘自《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以1.5mm2的铜缆为基础数据,计算电阻、电流的变化趋势。)

表中数据说明导体电阻的变化明显快于载流量的变化。即I1一定小于a*I2,可推理得出回路1( PEN)分流回路2(PEN)电流,而这部分电流在选取回路1时并没有计入,容易使其过载,这在奇次谐波干扰较多,PEN电流接近相电流或大于相电流时更为严重。

3a→∞,代表两个回路的中性线截面相差特别大的情况。

I11In

I210

正常情况下:结论同(2),但回路1PEN线几乎承担了回路2PEN线中所有电流,回路2PEN线电流很小,不会过载。

上述(1)、(2)、(3)在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短路电流被分流,对截面较大的PEN线影响较大,需要即时切除故障,如果故障持续,很可能造成PEN过载,绝缘损坏。由此可见,对于B建筑,回路1PEN线电流很难计算,要计入回路2PEN线的部分电流,存在过载的隐患,多路TN-C-S低压进线的上级开关不能采用四极开关和剩余电流保护。

二、多回路TN-C-S系统进线,PEN中断,故障不易发现,PEN线路易过载。

经过上面的分析,如果任意回路的PEN断线,则该回路中性线电流经另一回路PEN返回变压器。如果小截面的PEN中断,则不平衡电流均由大截面PEN承担,设备电压变化不大,不容易发现该故障,存在隐患。大截面PEN中断,则小截面PEN承担过大的不平衡电流,容易过载。

三、多回路TN-C-S系统进线,进线地点不同,在B建筑接地网中产生杂散电流。对信息设备造成影响。

由于进线的PEN都做了重复接地,通过接地网形成并联通路。小截面PEN中的不平衡电流通过接地网经其他回路的PEN返回变压器。这部分杂散电流会对共用接地的信息设备产生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干扰主要针对信息数据大楼,对普通的公共建筑、民建该影响并不明显。

四、TN-C-S系统PEN线多次重复接地,造成一部分配电设备是TN-C接地。

典型的例子是别墅区的配电系统。基本模式为:

预装式变电站——室外总配电箱——各个别墅。如下图:

图二    别墅群常用配电系统


PEN
AL3处已经做了重复接地,别墅1处也做重复接地,此时AL3处的接地属于TN-C系统,并且PEN做多次重复接地,不符合“TN-C-S系统PEN分开NPE后不得再相互连接”的规定。因此从AL3处的出线应该是TN-S系统,含有PE线。别墅处的重复接地接PE线,不得接N线。

结束语

TN-C-S系统在多回路进线时存在若干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是多回路的PEN线形成并联回路,使不平衡电流、接地故障电流矢量叠加,而计算不平衡电流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应重视PEN线截面的选择,条件允许下应监测PEN是否断线,变电站处也可测量PEN线电流,以防断线故障长存和PEN线过载。同时为了减轻杂散电流的影响,TN-C-S系统的进线应尽量在同一位置进线,避免杂散电流在大楼内部钢筋网流动。

TN-C-S系统PEN做重复接地在具体工程中要采取措施来解决本文提出的情况。重视PEN线选择和监测。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冷若冰 + 50 劳苦功高、无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多回路TN-C-S系统进线,大截面PEN电流易过载。”

没考虑趋肤效应,小电缆更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2)a=10,代表两个回路的中性线截面相差较大的情况。
以下论述是错误的。

当大电缆发热后,电缆电阻上升,导致电流二次分配,由于大电缆的发热时间常数大,1小时也没问题、
所以经二次分配后的电流威胁小电缆的安全。

工程中不出问题是因为没有达到这种工况。电缆取的无限大,加上平衡运行、

这篇论文是不能看的、观点不对,立不住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wo版大作,辛苦哈。
提一点吧,

“TN-C-S系统的进线应尽量在同一位置进线”
恐不妥。

多路进线,越是靠的近,其“并联”电阻越小,后果越严重,
相反,离得越远,其“并联”电阻越大,可能还好些。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治学以诚 于 2010-7-7 11:35 编辑

抱歉呢

我发评论在先,WO版声明是自已作品在后。
向WO版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治学以诚 于 2010-7-7 11:33 编辑

抱歉呢

是WO版初稿,相当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那有不改动的。期待WO版完善补充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6: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发表的,只是去年想到那,先写下来了,免得以后忘记了,但后面就没时间去弄了,大家参考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WO版无私奉献、劳苦功高,赞一个。。。。

有WO版的这些东西,这个帖子也可以精华了,再砌高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7-20 14:37 , Processed in 0.1720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