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尺短寸长

未做事,先做人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22: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表态说:
虽然年龄大了,但为国家、为大家的建筑电气水平早日上一个新台阶,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 ...王老公布家庭电话表明了一种高姿态,我们遇上问题都可以打电话请教。
但同时,我们《建筑电气论坛》已经建立起这样一个学术平台,许多问题大可不必样样都去麻烦王老。若遇上争论不清的问题或疑难杂症,才去请教,是否更好些呢?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9 20:33

1.为王老等老一辈电气人表达极大的敬意,这无需多言,我想大家都有同感。
2.王老公布联系方式是老人家的姿态,我们自然也应该有我们的姿态,
  决不能凡事都去打扰老人家。
     
发表于 2010-11-9 22: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1、大家以为这电话是谁想留就能留的么?除非泰山级别的人物;咱们年轻小辈,20年内甭想;
2、行业泰斗,有时也是双刃剑——倾倒一片的同时,也会“迷”倒一片;
3、感觉楼顶标题有点文不对题哟——本来通篇均为溢美之词,何来唐突的“未做事、再做人”之标题?自谦之词?费解中……
4、对于《电楼》第1小节推论,我本来……,但为避免被唾沫星子砸死,我还是免开尊口吧,这架势,闪先……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50 尊重是前提,但确实不应迷信。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9 23: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想法尽管说,绝对无妨
我想只要理性客观的说事,所有的人都愿意听
     
发表于 2010-11-9 23: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回鼻兄
只要言之有理,又何患"唾沫星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20 加分。分不够了啊!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07: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0-11-10 22:32 编辑
1、大家以为这电话是谁想留就能留的么?除非泰山级别的人物;咱们年轻小辈,20年内甭想;
2、行业泰斗,有 ...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1-9 22:55


大鼻山不应躲闪。
1、王老对向他提意见的人绝对心怀感激,我也提过意见,虽然是细枝末节。
2、绝对同意大鼻山“行业泰斗,有时也是双刃剑——倾倒一片的同时,也会‘迷倒’一片”的言论,所以加强自身的学习非常重要。

阿斯曾在今年夏天和我在上海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听专家的意见做?还是按规范的规定来?
我当时表态是:按正确的规定做设计(谁正确听谁的。有点难,关键还在于要找出设计依据,否则也有很多麻烦,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
专家会犯错(免不了的),规范有不同的版本各自存在打架现象。
凭良心说话:中国电气设计人员的日子,过得很揪心!

3、通篇均为溢美之词,就是想说“未做事、先做人”(不是“未做事、再做人”)的意思,表明一种态度,自己要像王老学习,放下一些私心杂念,学会做人。
4、大鼻子不要怕被唾沫星子砸死,尽可以说,指出王老文章的错,老爷子看到后辈的长进,绝对梦中也会笑醒:因为高兴啊!
5、文中一口一句王老,不是我想谋取某种资本,我绝无此意,也无此必要。只因有感而发,觉得老人可亲可敬,别无他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冷若冰 + 50 回扣。。。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0 1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一口一句王老————不称呼王老,想称呼什么:王兄?!这还不反了你了。。

很有意思,我拿过一个4线的TN-S请教王老先生,问这么好不好。。。王老先生一看就说:这不是TT么。。

当时我就脸红了。。。结果他看我的窘态,忙说:我想想,我想想。。。羞死人了。。

不知道王老先生会不会来坛子逛逛。。。。。我觉得吧,可以把“王爷”这个ID留给他老人家,算是咱们坛子的荣誉板油。。。

王老太爷————))))))))))))(((((((身体健康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50 小样,敢揶揄你老兄?反了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0 11: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几次王老的课,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0-11-10 14: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发表于 2010-11-10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想法尽管说,绝对无妨
我想只要理性客观的说事,所有的人都愿意听
阿斯 发表于 2010-11-9 23:01

我是直肠子,有话基本一般也不会过夜的。

《电楼》第一小节标题是“低压配电系统内发生相线碰外壳接地故障不致引发“电楼”现象”,我认为此结论可能欠妥,如下表述也许准确一些:当接地故障保护电器能够可靠动作时,低压配电系统内发生相线碰外壳接地故障不致引发“电楼”现象。

本人理由如下:
   据统计和了解,目前大部分电气设计人员不愿(或者不会)进行短路灵敏度计算,从而导致有相当数量的工程设计(尤其是超长距离配电的高层/超高层/大型小区)的短路灵敏度不符合规范要求,也就是说,即便线路末端发生接地故障(短路)了,因短路电流小于断路器整定值,致使断路器不跳闸,从而导致接地故障较长时间存在,可能会远远大于5秒(直到长延时过载保护动作)。在此故障存续期间,供、配、用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都较长时间存在故障电压,时时刻刻都可能造成电击和“电楼”现象。
    因此,一厢情愿地认为“低压配电系统内发生相线碰外壳接地故障不致引发“电楼”现象”,就可能造成事故真实原因误判、延误事故排除,甚至导致更多、更大类似灾害发生。实在值得警醒啊。

评分

参与人数 4E币 +110 收起 理由
linjianming + 30 偶看见也不也说,那句设计人员不愿(不会) ...
gdx8785 + 50 还是别过夜好.
尺短寸长 + 20 建议作为王老一文的补充。
冷若冰 + 10 理由。。。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0 17: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一句话,不能笼统地把“相线碰外壳”排除在“电楼”原因之外。

评分

参与人数 2E币 +36 收起 理由
阿斯 + 20 可靠动作是大前提
尺短寸长 + 16 所以,别闪。分不够加了。55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0 17: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一句话,不能笼统地把“相线碰外壳”排除在“电楼”原因之外。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1-10 17:46


我觉得这个观点可以撰文跟王爷PK了。。。

目前大部分电气设计人员不愿(或者不会)进行短路灵敏度计算————我打工作第一天就有人告诉我不用算,肯定会跳闸,时间没说。。我也就信了。。。。

从而导致有相当数量的工程设计(尤其是超长距离配电的高层/超高层/大型小区)的短路灵敏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能不能稍微在这里定量分析一下。。。

要是你想PK我就不在这里看了,等你文章再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20 厉害!说:谁告诉你的?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
1、 几起“电楼”事故的共性是保护一直不动作,甚至断电后还有“麻电”现象;
2、基本同意大鼻山的分析,建议作为王老一文的修补内容(照道理GB 50054的过负载、短路、接地故障保护灵敏度均应满足,不满足是违规的。但事实是违规现象确实存在):因为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对短路电流和接地故障电流与保护电器之间的配合不验算。
3、我的一份帖子“照明、空调等终端配电箱馈线开关选择应注意些什么?”本意就想提醒很多设计人员注意这个问题,不知大家是否领会我的苦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阿斯 + 20 产品质量也是个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0 2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直肠子,有话基本一般也不会过夜的。

《电楼》第一小节标题是“低压配电系统内发生相线碰外壳接地 ...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1-10 16:49


"............即便线路末端发生接地故障(短路)了,因短路电流小于断路器整定值,致使断路器不跳闸,从而导致接地故障较长时间存在,........."------------支持鼻兄这个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50 应该是。遵守正确规范规定很重要。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0 22: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鼻山 于 2010-11-10 22:56 编辑
我觉得这个观点可以撰文跟王爷PK了。。。

目前大部分电气设计人员不愿(或者不会)进行短路灵敏度计 ...
冷若冰 发表于 2010-11-10 17:57

1、我这个观点写不出太多内容和新意,而且《电楼》其他小节内容我还没来得及拜读,因此PK就不敢了吧;
2、关于短路计算,建议冷版主看一看2009年第6期《建筑电气》的《高层建筑末端配电线路的保护》或者我本人在2007年2期那篇《路灯配电》论文,你就会真切感受短路灵敏度了。
发表于 2010-11-10 22: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的精神需要大家学习和理解。王老不会用电脑,也没人能给打字,所有的文章和书稿都是自己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上次去王老家里拜访,翻看了一些手稿,看这些一丝不苟的文稿和插图,真是感慨万千。很多人可能认为王老位高权重,地位超然,其实又有几个人知道,新出的技术样本,施耐德、ABB新出的书,全北京设计院送了无数,却都没人给王老送去一本,还是我去给王老送去一册。老人家也有老人家的苦衷,这么高龄还去努力的与大家沟通,甚至不怕耽误休息将自家的电话登出来,其实都是对电气事业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够达到的。与王老聊天良久,对比我辈画了2年图就以为水平已到,自认可以评点江山的态度,王老这种谦逊和朴实的作风尤其可贵,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于技术问题,王老从来都是努力听取大家的意见,再外行的问题也是仔细想想再指出其要点,人无完人,王老自己也承认许多问题思考的不成熟,关键是大家一起讨论出真知灼见,才是对社会和人身安全的最大的贡献。

评分

参与人数 3E币 +120 收起 理由
秋石 + 50 谦虚之人,好学之人!
尺短寸长 + 50 人无完人!如何做人?想想——
gdx8785 + 20 所以:离供应商远点好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17:03 , Processed in 0.0985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