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尺短寸长

未做事,先做人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0 23: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han2003 兄的这段话:
"其实又有几个人知道,新出的技术样本,施耐德、ABB新出的书,全北京设计院送了无数,却都没人给王老送去一本,还是我去给王老送去一册。  "实在是令人心寒.
这些个供应商..............
也怪不得他们-------------挣钱是硬道理
离它们远点也就是了!
发表于 2010-11-10 23: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刘屏周刘总、姚家祎姚老等一些老专家,至今也没拿到施耐德、ABB前一阵送的书。

评分

参与人数 3E币 +12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50 一声叹息。
秋石 + 50 看到了!
阿斯 + 20 唉,一声长叹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3: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人恶意攻击不会使用电脑的老前辈,着实令人齿寒!
发表于 2010-11-10 23: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的精神需要大家学习和理解。王老不会用电脑,也没人能给打字,所有的文章和书稿都是自己一个个字写出来 ...
han2003 发表于 2010-11-10 22:49


王老也是个非常知道感恩的一个人
以前给老爷子帮忙复印了德国专家的书
老爷子收到复印件后长途给我打过来聊了近一个小时
再三嘱咐随时可以给他电话,
虽然老爷子身体非常好,但我感觉我不能动辄就去打扰
所以一直没有给他打过电话,
上次进京开会本来有半天时间可以去拜访一下老人家
但仍然觉得有所打搅,于是打了个电话简单问候了一下
也就是说我和老人家只有两次电话的交往。
但听其他朋友说每次给王老打电话,老人家还偶尔提及我帮忙的事
我觉得我们在这点上也应该向老人家学习,身怀感恩心

评分

参与人数 2E币 +53 收起 理由
秋石 + 50
尺短寸长 + 3 心存闪念,必有好报!没分加了,可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0 23: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人恶意攻击不会使用电脑的老前辈,着实令人齿寒!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10 23:29


李工是不是误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3: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存善念,必有好报!
评分打错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工是不是误解了?
gdx8785 发表于 2010-11-10 23:39



没误解。
算了,事情过了也就算了,希望今后此人别再这样,我不点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0 收起 理由
阿斯 + 10 善哉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1 09: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这个观点写不出太多内容和新意,而且《电楼》其他小节内容我还没来得及拜读,因此PK就不敢了吧;
2 ...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1-10 22:13


大鼻山,文章我就不看了,只是想你能在坛子里和大家一起说说,给大家提个醒,也是好的。。。

在建筑物内的配电设计,这个灵敏度的校核不校核不是很明显的。工厂和室外明显些。。。

我这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大家可以论证一下。。。。就当是坛子里灌水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1 敢不校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1 19: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赞成公布作者的电话,但是杂志社要征求作者的同意。

评分

参与人数 2E币 +7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50 作者同意是必须的。
阿斯 + 20 征求是必须的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21: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大鼻山:

个人意见:大鼻山提出的“当接地故障保护电器能够可靠动作时……”,我认为没错。
但是,王老的文章取名《“电楼”现象试析》,我读下来的感觉是:
1、王老文章在下“低压配电系统内发生相线碰外壳接地故障不致引发’电楼’现象”这个结论的前面,有一段话,不知大鼻山注意了没有:
按国际电工标准规定(尺短寸长注:同GB 50054-95/4.4.7设计要求),在常用的220V TN系统内这一切断时间要求不大于0.4s(手持式设备)和5s(固定式设备)。因此在发生设备碰短路时,外壳上带电压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这种碰外壳短路不会引起楼内用电设备外壳长时间持续带电压而使人不时感到麻电的“电楼”现象。
所以,大鼻山“当接地故障保护电器能够可靠动作时,……”这段前提条件的话,在论文中王老已经用“按国际电工标准规定……”取代了,所以,论文本身不存在“硬伤”。
(1)直白地说:王老的《“电楼”现象试析》观点1,其本身就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设计、安装、施工、检验和验收,均要求符合国家规范。论文观点不存在差错。
(2)再说,王老文章开门见山就说:“笔者未去现场调查,不了解具体情况,只能依据媒体报道对这种“电楼”现象试作(尺短寸长注:注意“试作”两字)一些简单分析,不尽正确,仅供同行参考和批评指正。”王老文章实际上是“假设××××”为前提条件,然后再提出该故障最大的两种可能性,也说了“不尽正确,仅供同行参考和批评指正”。所以,大家有什么补充、完善的意见,尽可以说的,说出来大家共同提高是好事,不是吗?
(3)当然,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昨晚,我就建议:基本同意大鼻山的分析,建议作为王老一文的修补内容。因为设计、施工、安装、使用、改建时不遵守规范等违规的现象也不是不存在。
(4)最好是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再验证理论,以事实说话,让大家吸取教训。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阿斯 + 20 本身有大前提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2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0-11-12 06:56 编辑

昨天看大鼻山提到路灯论文一事,我是有点印象,总觉得当初我记下点甚么东西,不提还真是忘记了。今天到单位,翻出《建筑电气》20007-2期P30,果然,有批注、记录的东西存在。
不敢藏私,现特将我当时看《路灯配电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这篇论文的批注和一些圈出来的问题提出来议一议,若言论有错,同样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欢迎板砖伺候。

2007-03
批注:此文具可读性。作者花了心思、动了脑筋,有借鉴作用。
提示:若有幸结识这两位作者,勿忘告知论文圈出部分可能存在不妥,需要再加斟酌;另还有RCD问题需要请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阿斯 + 20 有心人啊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21: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0-11-13 14:32 编辑

2007-03
问题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已属于过渡版了,应以CJJ45-2006来讨论问题:CJJ45-2006于2006-12-19发布,2007-07-01实施;
CJJ45-2006的6.1.5、6.1.6、6.1.9对涉及路灯配电回路的载流、保护和接地(尺短寸长注:不详述了)均有相应规定;

2007-03
问题2、熔断器RL1属于淘汰产品,应采用RT14或RL8等替代品;

2007-03
问题3、文中(6.2节)对《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4.12的理解提请重新认识:TT制的PE线并非是作者理解的规范要求自终端变电所就开始配出,而应该理解为规范要求是用户端自打接地极解决:两个地各自独立。

2010-11-11
加注:包括大鼻山说的5线TT制,也绝不是规范所允许的。即便终端变电所N中性线单独拉出去打接地,10kV高压柜、变压器柜、低压柜金属外壳保护接地也不得放出PE线与TT制AC220/380V供电的用户端自打的接地极相连(尺短寸长注:有一个正确理解GB 16895.21-2004 idt IEC 60364-4-41:2001/第413.1.4.1条款的问题,不能错误理解)。
GB 50054-94不允许!
GB 16895.11-2001 idt IEC 60364-4-442:1993也不允许(见图TT-a,图TT-b所示)!
本来10kV高压(终端变电所)、AC220/380V低压用户(建筑物或路灯)没关联很好,一连上这根PE线(所谓的“5线TT制”),要了命了:高压侧故障电压“传导”到低压侧,这是多么大的危害。

就像大鼻山为上海、苏州(江苏)供电局的TT制担忧、着急一样,我为深圳市的路灯到底做没做对,也在着急、担忧着。

所以,上次我就留言:AC220/380V配电系统采用TT制“绝对+绝对”地不允许从10kV终端变电所引出PE线。太危险了,规范同样也是不允许这样设计的(GB、IEC标准均是如此规定,不能错误理解规范条款)。

评分

参与人数 2E币 +30 收起 理由
无限创意 + 10 有关规范版本问题非大鼻山之过
阿斯 + 20 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21: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0-11-11 23:36 编辑

2007-03
问题4、室外路灯的安全电压(6.2节)取50V欠妥;建议:不大于25V(室外路灯所处环境与建筑物室内一般环境有所不同,相对恶劣得多。室外路灯长期经风吹雨淋还不排除积水可能,建议安全电压取25V为好。后再补充一句:具备条件时则取12V更佳);
2010-11-11补注:
近两年经常看到媒体报道路灯、景观照明灯杆在雨天电死人的事件,有必要引起重视。

2007-03
问题5、“路灯TT系统则宜采用RCD或其组合电器作为干线开关”、“路灯配电不推荐采用TN-C系统”(7、8、9节)用词是否严谨?
建议改为路灯“TT系统应采用RCD或其组合电器作为干线开关”、“路灯配电不得采用TN-C系统”或“路灯配电不应采用TN-C系统”。否则“宜采用”、“不推荐”的措词给初入电气设计行业的年青人留下想象空间,以为路灯TT系统可以不采用RCD、路灯配电还有“可用TN-C系统”的余地,应该做到断其后路,不留隐患;

2007-03
问题6、该文最应该补充的内容是10kV高压侧故障后,如何采取技术措施防范低压侧尤其是室外市政路灯不会带危险电位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分析问题要将10kV高压、AC220/380V低压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1)不接地系统;
(2)消弧线圈和高电阻接地系统;
(3)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

①一般10kV高压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电容电流)20A或10A(上海采用);
②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500A(深圳采用。是否全部采用?应由大鼻山来答复);
③大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500A<Id≤1000A(上海采用)。

根据上述这三种情况,需要分析万一10kV高压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路灯在不设置等电位联结的情况下,采用何种安全技术措施应对发生此类10kV高压单相接地故障的危害。

因此,分析的时候:
①分析Id值(Id:10kV高压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很重要;
②分析接地电阻R值大小(R:10kV高压侧终端变电所接地电阻)很重要;
③分析共地、不共地很重要;
④分析Id×R的乘积大小对路灯采取何种接地制式和怎样的技术措施很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2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0-11-11 22:42 编辑

建议作者细阅《建筑电气》2006-6期P14一文(很有一读之必要):
《高压系统接地故障导致暂时过电压与Uc值选取》
作者——
孙丹波、余立平(深圳市防雷设施监测所518001)
关象石(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100081)

请教7、自注(若有幸结识作者,了解一下):室外路灯即便采用TN-S制,配电干线是否加RCD更为稳妥?由于未设计过市政路灯,需要请教两位作者,有机会到时讨教一下。

2010-11-11补注——
又:经了解深圳似乎大多采用经16Ω电阻接地,一般是共地的,是否?
可能新老城区还不一定一样,需要大鼻山给我们答案。
供电部门又一般以不大于4Ω对10kV终端变电所或箱变提要求,是否?
也需要大鼻山给我们答案。

那么,我就有一个担心:市政路灯不做等电位联结,仅以TN-S制供电满足过负载、短路和接地故障灵敏度要求、躲开路灯启动电流就算做到了电气安全,有否隐患存在?
然路灯以TN-S制供电要求做等电位联结的技术措施,若我没有看遗漏的话,似乎文中并未出现,需要大鼻山给我们解释:如何解决问题6?为何路灯不采用TT制?


保护(防护)电器和许多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保护(防护)电器和许多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比较有限;
事故情况下,保护(防护)电器和安全技术措施是我们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电气系统安全的可靠保障,作用巨大,应努力、不断地予以完善认识、改进工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30 收起 理由
阿斯 + 30 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11 22: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来搞点关于路灯的事故案例吧


深圳路灯铁管漏电 男童触电落水幸无生命危险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作者:林良田 齐文婷
2010年08月16日08:36
   前晚8时许,深圳市龙岗区禾坪岗岗头路28号附近,一名6岁男童在臭水沟玩耍时触到铁管后落水,其父亲和路人上前营救时也遭电击,围观路人用木棒将男童从铁管拨开,将其救出。经检测,该铁管由于装有连接路灯的漏电电线而导电。  记者赶到时,路灯电源已被关闭。事发居民区门口有一条臭水沟,旁边有一个高压变电站,电线通过铁管横跨在臭水沟上连接到路灯上。为营救男童而触电的尹先生身上沾满泥巴,他称,前晚8时许,他看到该名男童在臭水沟边玩耍,突然“哎呀”一声,就掉落水中不见。他跑过赶紧伸手拉男童,刚摸到铁管手臂就被一股巨大的电流击中,随即也被电倒在沟边。随后,男童父亲见状,跑过来同样被电倒,幸亏水不深。  围观路人见状后,马上找来木棒将男童从铁管拨开,男童父亲立即抱起儿子上岸,120救护车将男童送往医院治疗。事发后,邻居拿试电笔测试铁管,氖气管灯光马上亮起。供电部门表示,漏电原因还有待调查。目前,6岁男童左手臂有烧伤痕迹,但无生命危险。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秋石 + 50 看来路灯电击事故不少。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21:29 , Processed in 0.0878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