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群1:184744497
官方群2:254188449
客服QQ:
稿件查询
1402167186
你没弄清楚,间接触电与直接触电。 电流-时间动作曲线,是直接电击,YU兄讲述间接电击,就存在一个触电概率的问题。即漏电时,人不会必然接触外壳。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11 21:3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间接触电防护与 电流-时间动作曲线 狗屁不相干。懂?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11 21:4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使用道具 举报
12.4.6 TT系统中,当系统接地点和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已进行总等电位联结时,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可不另设接地网;当未进行总等电位联结时,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设保护接地的接地网,其间接接触,保护电器的整定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Ia≤50/ R 这是电气原理。 我设计R=4欧, Ia=0.01A≤50/ 4=12.5A 这样的思路才是正确的, 如果你反过来用就错误了。 R≤50/Ia=50/0.01=5000欧,就完全错了。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12 09:4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N系统,32A开关,用在10平方线路中,做接地故障保护,应当是充分的安全了,是否必要?不是 16A也可,40A也可。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12 11:0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消防应急照明专题帖子汇总
只有采用高压铠装电缆,高压中性点才可能直接接地 这时,故障电流在相线与铠装层中流动。动作多快?在20毫秒内,不仅分开,而且完成一次重合闸。就这么快,重合失败,就断电了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19 16: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就是直接接地,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极上的压降,40伏。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19 22:5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接地电流30A对配电安全的影响 写30A就是内行人,写600A就是外行人。30A与600A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电气现象,背后的理论就如同,飞机与轮船,前者是以空气动力学为主,有空气浮力,但是,无法使飞机浮起来。后者是纯浮力问题。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20 09:5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hbsjzsjy 很简单: FAS经联动控制模块控制电梯迫降,电梯平层后,反馈一个信号给FAS,FAS再经另一个控制模块去切断电梯电源。 设置2个联动控制模块,就能满足规范先“迫降”再“切断电源”的规定。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3-10-16 17:45 一台柜两个模块是一动作一应答。无法满足“规范先“迫降”再“切断电源”的规定。” 1 评分人数 尺短寸长: 又是一条“老诚语录”!E币 + 10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21 10:3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J.1.2-1 TT 系统电涌保护器安装在进户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 熔断器无法起后备保护的作用,形同虚设。 图 J.1.2-2 TT系统电涌保护器安装在进户处RCD 的电源侧 这是合理的,但,与安装位置RCD前后无任何关系。 图J.1.2-3 TN 系统安装在进户处的电涌保护器 只这一种接线方式,当然是正确的,表弄两种接线是错误的。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25 14:3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单相IT系统220V,如预防10微安微电击,各相线对地绝缘水平要在20兆欧绝缘水平上。 220/10=22M欧。只要有这样的绝缘强度,就不会出现10微安的绝缘电击。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29 09:5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绝缘监测是在线式的,任何时候,只要绝缘低于设定,都可做报警与断电两种动作,或任选其一。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29 09: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医疗IT系统仅仅考虑防范微电击,与供电持续性所及的可靠性毫无关联。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30 08: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防范微电击,作为唯一考量。 6、所提表一中,提供的数据,就是微电击数据。作为苛刻的工程条件。 心脑手术,微安级。必须设定较高的绝缘值。 一般手术以毫安级,设定值略有放宽。 断电,拆除故障设备,即可恢复供电,即,更换故障设备后再施手术。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0-30 08:5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导线绝缘,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容。 医疗IT系统,变压器绝缘强度,泄漏电流不大于100微A。 即大于100微A时,即认为IT变压器,不满足医用要求。 作为心脑手术室,10微安电击水平,大于10微安,即认为,不满足心脑手术安全。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1-5 11: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
GMT+8, 2025-10-22 14:21 , Processed in 0.0704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