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37044|回复: 121

新书快讯——《民用建筑电气审图要点解析》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5 1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白永生的书图.jpg



由白永生(本坛坛友)编著的《民用建筑电气审图要点解析》一书近日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一本关于民用建筑电气审图的书籍,侧重点是规范的柔性解释,而非规范的硬性实施,目的是合理领悟规范的设计理念 ,而不是教条地死搬规范和条文,用合理、与时俱进的角度去理解规范编制者的真实意图和想法。

书籍的编写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内容深度方面按设计图纸的常规顺序编排章节(如说明、系统、平面图等),尽量抓住时下电气设计热点问题(如电气节能、设计深度等内容),同时也对审图的要点着重进行表述(如消防、人防、防雷接地等内容均单独设章介绍)。内容宽度方面则是从电气设计的全产业链进行考虑,把设计的内审、外审、施工方、甲方、预算等各方意见一并收录整理,除了从规范的角度分析之外,也从施工的难度、造价的节约、设计的深度等角度来全面解析设计,尽量去介绍那些容易犯错的遗漏知识点,以及新手容易迷惑难于确定的争议知识点,将其整理归纳。全书的案例尽量涵盖各地区的共性常见问题,不钻牛角尖,力求最大化的技术共鸣。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及初入电气设计行业的工程师,对于审图单位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序  言

1.  现状——体谅当下的设计师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当我这个工作20年的设计师,一直努力地学习现有的规范和方法,似乎刚有方向,却已然被漫天盖地的新规范和新图集所淹没,当下我们这些90年代从事设计的人是一种慌张,不了解如何掌握这么大的信息量和新知识;00年代后从事设计的人则是木然,流水线的图纸似乎已然不觉得有任何成就感,也失去了方向,其实电气设计也是一种遗失的技术信仰;10后的新手怀着挣大钱的动力涌入这个行业,加班玩命,透支身体,计提工资与建筑面积直接挂钩,谁会在意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也并不存在有人去告诉你。90后设计师说干不下去了,实在跟不上变化的节奏,记忆力还在衰退;00后设计师也说干不下去了,婆婆太多,甲方、内审、外审、消防、人防一大堆衙门,问题太多,设计改得面目全非,比流水线工人还难干;而现在10后的设计师也干不下去了,行业的景气度有所下降,并不是有了时间可以去学习和思考,养家也是一种压力,而是薪水已经不那么诱人。

我在设计的前十年中曾经充满梦想,存有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梦想,而不简单仅是工程师,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创造力的职业,为之努力,也为之挫折,见过那些严谨的手绘设计,为之震撼和感动,当下也会为那些复杂图纸而惊讶于设计人知识面的广阔,自己年近中年,却不能掌握设计真谛,还不如放弃,“绝望”之前,把我多年所学整理了两本书:《建筑电气强电设计指导与实例》《建筑电气弱电系统设计指导与实例》,但求自己所抛弃的,也许对别人总还有点用,出版后,居然发现自己多年来的收藏,还是帮助到了那些00后、10后的电气设计师,自己其实并不是废材一个,也许不能成为一个好设计师,但还可以做一个专业的引导人,希望重燃,今天听到一个审图老师说我们行业的传帮带现状:“黄鼠狼的徒弟能有多强”,多有感触,因为说的是事实,但如果可以对得起出版费用,那岂不也也是一本有用的书呢?所以我决定提笔去完善这本审图的书籍,这里要感谢建工出版社的张磊老师,其实我还是欠缺勇气的,他给了我临门一脚前行的动力。应用科学并不是高科技的发明,站在设计的角度,我们确实不如厂家的专一,也不如施工方对现场情况的了解,但却是规范和制度的把控者,决定着房屋建造质量的第一道关卡,是捏合甲方、施工、厂家的组织和协调者,所以电气设计并不是没有了价值和空间,依然是有存在的意义,这也是我审视新时代电气设计后的重新认识。

2.做什么——减轻负担

既然设计师已经如此辛苦,这本书的初衷就不再是增加负担,而是让设计师轻松地去看,简单地去读,第一是文笔不生硬,不那么过于强调专业性,读者范围可以限定为任何一个感兴趣的人,而不仅是业内人士;第二是不限定于图纸外审,而是会从多方面来重释审图的意义,如外审、内审、合理性、经济性等,笔者从事设计多年,一直有一个准则:合理的即为最好,规范像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一样,并非绝对,因为规范也是人编的,虽然专家的水平很高,但面对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变化如此之快的当下,合理的设计才是最高境界,当然也有前提:就是不突破强制性条文的底线;第三是切中核心,任何规范的初衷都是安全性和经济性,其实合理即是真正的节能和节约,也并不是一定要用高科技的产品,其实简单的就是最安全的,不一定套用各样的节能标准就一定节能和节约,其实太阳光就是最好的光线,对于规范的应用要理解其深意;第四设计不是单一的工作,设计之后的施工、配套、竣工、使用,这些评判远胜于之前的审核,因为这些是真实存在的结果,所以施工中一个合理的布线,一个开关的选择恰当,系统的简约明了,这都是节约,从而达到节能,业主也会欣赏,何乐而不为,所以需要用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设计的问题,仅限于规范内的研判是狭隘的;第五是文配图,这在在前的两本书中已有应用,这里仍然会继续发扬光大,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易于读者理解,也更有针对性;第六是希望能有所突破,设计是需要按部就班,但条条框框的约束难造就一个有前途的行业未来,也难有创新,所以要有发展,还是需要突破,而不是一味地模仿,重新“夺回”设计的话语权,需要不破不立。

3.内容——一个失败者的笔记片段

本书的内容是根据笔者从事设计和外审工作中,左右手互搏的一些成果,收集了在外审、内审、施工阶段和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阶段的意见,进行整理和总结,选择了其中自认为比较有用的、容易出错的、争议也比较大的,拿出来说说,也不代表笔者说的正确,但确是自己对规范的理解,多少也算是一点受虐的经验,但还是可看出外审、质检单位对规范条文理解和执行略有教条,规避责任,而施工单位则是将错就错,不去真正理解规范的真实意图和可操作性,造成返工,设计人则是一头雾水,规范理解上变成了因审图人而异,而不是因规范而异,设计自然也难有突破,本书中逐一发掘这些片段,进行说明和分析。由于笔者知识所限,只是草根,设计生涯也很平淡,所以难免有分析偏颇或错误,只是希望通过本书,把一些常见的审图问题放在纸上,可以一目了然,尽量省去设计人再走的弯路,也了解一下审图人的心理,不用自己慢慢去悟,节约点时间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或学点新的知识,哪怕少加一会儿班,也是不错,弄不好一些拙见可让业内人士达成共识,也会是额外的收获呢。

4.章节的设计——与时俱进
时下最被重视和提倡的节能必然需要单独设章,也是对于节能和节约的一种重视,而安全性上则是消防与人防及防雷接地等部分单独拿出来介绍。安全是设计人第一要务,自然是重中之重;外审部分的重点还是说明,这一部分内容琐碎纷杂,并不容易面面俱到,那也就干脆以北京为重点,把那些年自己走过的审图要点拿来一说;而内审的重点则是设计的深度,这方面各大院都有标准,每个设计人的入门老师也不同,我这里也是抛砖引玉,多说无用;其余则是捋着从设计结构进行章节划分,将电气的系统和电气的平面分开表述,与图纸的编排一致,也将弱电脱离于强电的内容,点到为止的介绍即可,毕竟弱电方面在人身安全上难成重点;感觉最后大家可能还是不过瘾,就整了一个各种建筑类型常见问题的合集,由于笔者自己经历的项目有限,只能是有啥说啥,不求全面,但求锦上添花;剩下的两章则是我的一点心得,还是那话:好的设计即是合理的设计,合理当然也来自经济性,经济性故成一章:笔者本人做过施工、监理、甲方、设计、外审各式业内工作,虽然杂,但了解每项工作的难易程度,所以很尊重施工的经验,我们这些纸上谈兵的设计人,有些东西是要知道的,所以施工也是该有的一章。

5.一个结束,一个新的开始

曾经想我就这样改行吧,设计真的是干不下去了,但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渴望学习,就还是难以割舍对于电气的希望和热情,即便是黄鼠狼,那就是吧,一个读者感谢我写的电气书,我则要更加感谢这些读者,其实是他们把我从改行的边缘拉了回来,虽然规范也有改进的空间不能强求,毕竟这个时代老专家也会有与我一样的困惑,不能再那么绝对权威,但需要看到更多的长处,积累大家的长处和心得,才可以取长补短,放下吵闹声,不再埋怨,用我们的努力去构成完整的电气一环,这是我的另外一个希望。

如何将规范和实际操作完美地配套需要多方努力,如何充分理解规范、发挥规范、利用规范来设计出节能、合理、优秀的建筑作品,则是设计师的梦想,在不脱离实际,不脱离实验的情况下,如何完成一份好图,确实任重而道远。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电气说明中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 设计依据
二. 工程概况
三. 负荷统计及分类
四.线路敷设
五.设备安装
六.设备安装
六.其它注意事项
七.图例部分

第二章:从设计深度考虑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说明常见深度问题
二.系统常见深度问题
三.平面图常见的深度问题


第三章:节能专篇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二.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三.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四.地区节能标准

第四章:电气系统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高压系统图常见问题
二.低压系统图常见问题
三.末端配电系统


第五章:电气平面图审图的常见问题及解析
一.照明平面设计
二.动力平面设计
三.内部线路敷设
四.外部线路敷设
五.电气用房的平面设计


第六章:消防及人防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消防报警说明
二.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三.消防报警平面设计
四.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
五.消防供电系统中的常见问题
六.人防设计的常见问题


第七章:防雷及接地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防雷计算
二.防雷接地说明
三.接地干线
四.等电位联结
五.防雷平面图


第八章:弱电设计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弱电说明常见问题
二.弱电系统常见问题
三. 弱电机房的设置常见问题
四.弱电平面布置的问题


第九章: 不同建筑类型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住宅类建筑
二.学校类建筑
三.老年类建筑
四.医院类建筑
五. 洁净厂房
六.有爆炸可能性的建筑
七. 改造项目
八.其余场所
六.有爆炸可能性的建筑
七. 改造项目

第十章:与施工及造价相关的常见审图问题及解析
一. 平面管线施工中的设计问题
二.弱电安装中的设计问题
三.施工中的设计选型问题
四.施工中的平面表示问题
五.系统设计中的经济性
六.机房设计中的经济性
七. 平面末端设计中的经济性


参考资料




     
发表于 2017-11-15 11: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有了,有没有电子版的啊
     
发表于 2017-11-15 11: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wenqi3276 发表于 2017-11-15 11:13
这本书有了,有没有电子版的啊

请支持一下作者写作的辛苦,要不真心没有写下去的动力了。谢谢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5 11: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下次注意.
     
发表于 2017-11-15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wenqi3276 发表于 2017-11-15 11:17
有道理,下次注意.

因为我也是草根,理解大家的难处,如果书不贵,希望大家能够购买纸版,也算与我一个缘分。
     
发表于 2017-11-15 1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规范图集越来越多,办公桌上都堆不下了,总是在想搞电子版的是否要方便些,而且纸质的东西老被人拿走
     
发表于 2017-11-15 1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wenqi3276 发表于 2017-11-15 11:24
现在的规范图集越来越多,办公桌上都堆不下了,总是在想搞电子版的是否要方便些,而且纸质的东西老被人拿走 ...

理解的,也是大趋势,我也是螳螂挡车
     
发表于 2017-11-15 15: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当当看了下,但好像还没有,我是偏向于使用纸质版的。保护眼睛了。
     
发表于 2017-11-15 16: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byshcy 发表于 2017-11-15 11:14
请支持一下作者写作的辛苦,要不真心没有写下去的动力了。谢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白总好
     
发表于 2017-11-15 16: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liyuan 发表于 2017-11-15 15:04
我上当当看了下,但好像还没有,我是偏向于使用纸质版的。保护眼睛了。

逐步会上架,目前天猫有售
     
发表于 2017-11-15 16: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byshcy 发表于 2017-11-15 11:32
理解的,也是大趋势,我也是螳螂挡车

支持下作者。上次的两本都写的可以
     
发表于 2017-11-15 16: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乃嘉 发表于 2017-11-15 16:18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白总好

老朋友,老读者好,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7-11-15 17: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benqs31 发表于 2017-11-15 16:55
支持下作者。上次的两本都写的可以

感谢您的肯定,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7-11-15 17: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白总的强电设计部分中变电所内容受益匪浅,希望这部分能再出部书好好让不懂童鞋的学习。这部书继续买了……
     
发表于 2017-11-15 17: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luoye 发表于 2017-11-15 17:06
对于白总的强电设计部分中变电所内容受益匪浅,希望这部分能再出部书好好让不懂童鞋的学习。这部书继续买了 ...

感谢您的支持,能对您有所帮助,十分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21:22 , Processed in 0.08952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