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11374|回复: 22

TT系统专题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7 09: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08-4-27 1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P>1.230?</P>
<P>2.公式您认为是对的吗?</P>
<P>3.您比较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拿谁去做比较?</P>
<P>4.中性点电位提高本身就存在问题</P>
<P>诚版请仔细阅读GB 50054-95 4.4.11</P>
     
发表于 2008-4-27 1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我还以为老诚发重复了,进来做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4-27 1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P>1</P>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alm0124 在 2008-8-19 18:48:04 编辑过」</div>
发表于 2008-4-27 20: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8-4-27 19:07:12</I>)的发言<BR>
<P>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直接接触超过安全电压限值的带电体。防护手段:绝缘,隔离,安全距离。</P>
<P>等电位,与50V限值,有人归属于防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有人归属于间接接触防护。</P>
<P>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通过与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接触间接遭受电击。防护手段:断电,加强绝缘,不接地局部等电位,电气隔离变压器。</P>
<P>剩余保护器,当0。03A时,人可以直接接触带电体,因而具有直接接触保护电击防护功能,此时,剩余保护是主保护。</P>
<P>当设备漏电超过0。03A时,断电,因而具有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功能。此时在TN系统中,是后备保护,在TT系统中通常是主保护。</P></DIV>
<P>1.按触及带电部位的途径,电击可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P>
<P>(1)直接电击</P>
<P>因接触到正常工作时带电的导体而产生的电击。(比如检修配电屏时不小心触及到带电母线)</P>
<P>(2)间接电击</P>
<P>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部位,因任何原因带上危险电压后被人触及而产生的电击。(比如人触及绝缘损坏的设备)</P>
<P>2.</P>
<P>(1)直接电击基础保护手段:绝缘,屏护(罩盖或外壳,障碍),间距。</P>
<P>剩余电流保护也具有直接电击防护功能,但只是直接电击基础措施失效后的补充保护。</P>
<P>(2)间接电击保护手段</P>
<P>①基于接地的系统的电击防护措施(IT,TT,TN,重复接地,分别接地,共同接地)</P>
<P>②其他基于系统的电击防护措施(剩余电流保护,电气隔离,安全电压)</P>
<P>诚版您还是看看书吧,您的发言会误导很多人.</P>
<P><BR> </P>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2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5-2 14: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8-4-27 9:35:52</I>)的发言<BR>
<P>一、低压标称电压230V的TT系统中的Id=230/(变压器相线阻抗+接地故障点阻抗+外露导电体接地电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P>
<P>二、外露导电体接地电阻RA&lt;=50/Id</P>
<P>三、保护电器的动作整定值Ia&lt;=Id。对一定的配电系统,接地短路电流是定值,又因为保护电器的Ia是根据设备的额定电流确定的,常常出现相反的情况,即Ia&gt;Id,因此保护电器的动作就分可靠区,不可靠区,不动作区。</P>
<P>这时就需要保护电器具备接地保护功能,如四段保护。对微断来说,根本就无能为力,<FONT color=#f73809>只能通过剩余电流保护动作切断电源。</FONT></P>
<P>四、<FONT color=#ff3300>提高电源侧的阻抗,降低Id的数值,能够确保设备的接地故障电压小于50V。</FONT>不是做不到,也不是不经济,是不懂电气理论,臆测臆断。</P>
<P>对于一个固定的配电系统配出的TT系统,绝对不应当因人而异,<FONT color=#f73809>你壳体故障电压100V,他150V都是TT系统,岂有此理啊。</FONT></P><BR></DIV>
<P><BR>1、假设TT系统的回路故障电流为20A,而某微断采用6A或更小,兄弟你还说“不能采用微断”吗?你还说“必须采用RCD”吗?</P>
<P>2、“提高电源侧的阻抗,降低Id的数值……”,除了兄弟你自己之外,我此前还真的没见过如此之馊的主意。真让人狠狠地服了YOU的想象力.</P>
<P>2、在现实中(比如路灯的TT系统),当接地故障发生后,若保护电器尚未来得及动作,则TT系统的设备外壳电压绝大多数都是要大于50V的(只有你小于1.2欧接地电阻的系统除外):可能是100V,也可能是150V。你能说此时的TT系统,不再是“TT系统”?!<BR></P>
     
发表于 2008-5-2 14: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P>“专题讲座”固然可以开,但若因个人斩金截铁的观点而误导了他人(尤其是刚入门的年轻人),就有点那个了。</P>
<P>我个人认为:当我们作为版主或贵宾时,尤其应注重自己发表的言论的对错;在自己关键的结论的背后,应有可靠的依据和理论支撑。</P>
<P>要知道:特别是刚入门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受到所谓版主或贵宾的舆论诱导的。</P>
     
发表于 2008-5-2 15: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alm0124</B></FONT> 在(<I>2008-4-27 19:28:41</I>)的发言<BR>老诚[em175]</DIV><BR><BR>[em12]拜托了朋友……
     
发表于 2008-5-6 0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P>对于电击防护,TT系统首选采用RCD,其次是过流防护电器,</P>
<P>上面许多说法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可能我水平低。</P>
<P>不过王老、任老等老专家写的我倒是很容易理解。</P>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08: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08: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5-6 19: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8-5-6 8:22:42</I>)的发言<BR>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秋石</B></FONT> 在(<I>2008-5-6 0:35:48</I>)的发言<BR>
<P>对于电击防护,TT系统首选采用RCD,其次是过流防护电器,</P></DIV><BR>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BR></DIV>都开专题讲座了,来问我,诚版别开玩笑了。<BR>
     
发表于 2008-5-6 19: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T系统专题讲座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8-5-6 8:26:59</I>)的发言<BR>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秋石</B></FONT> 在(<I>2008-5-6 0:35:48</I>)的发言<BR>
<P>上面许多说法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可能我水平低。</P>
<P>不过王老、任老等老专家写的我倒是很容易理解。</P></DIV>
<P><BR><BR>学术历来是分宗派的,你这话绝对是门派风气歧视!</P><BR></DIV>此言差矣,不要将电气界看成江湖,对错好坏相信每个人自己会判断的。<B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05:20 , Processed in 0.09601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