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治学以诚

[规范条文]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2条大讨论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思路我是明白的,请你相信,校验导体截面时间T与断路器没有任何瓜葛!谢谢冷兄。
     
发表于 2010-12-4 1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若冰 于 2010-12-4 12:26 编辑

校验导体截面时间T与断路器没有任何瓜葛————  你是这个观点。我知道了。。。

刚才我这停电了。。。

你的意思就是,就短路校核而言,这个5S定的不对,是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是这个意思,那么就是你来编规范了,不是人家编了。。。。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5: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咋让你翻过这个理来,比让你翻座山还难呢?

这里的电流是稳态短路电电流。
时间T是不小于5秒。
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下:即,在T时间内,短路电流所导致的导体的温升,不高于最高允许温升。比如95度。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5: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治学以诚 于 2010-12-4 15:29 编辑

这才是短路热稳定校验的实质,对任何导体,任何配电系统都是同一个要求。表征的是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规范一开始就这样规定,你也就接受了。
规范规定错了,你接受了错误的思路。现在想给你改都改不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7: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治学以诚 于 2010-12-4 17:31 编辑

比较一下以下几种情况:短路电流均30kA。YJV电缆,最高允许温升95度,按铜业协会22号出版物中的t算一下。
A、S=125*8时,T=14秒。
B、S=80*8时,T=6秒。
C、S=63*6时,T=2.5秒。

显然C选项不对。
短路电流为50kA。按铜业协会22号出版物中的t算一下。
A、S=125*8时,T=4.8秒。
B、S=80*8时,T=1.2秒。
C、S=63*6时,T=0.5秒。

没空细算,大家可以用计算器细算。显然,没有一项是合格的。没有一项是大于短时耐受时间的。这个公式的扩展使用是不是正确,那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只讲,规范这个“不大于”规定的错误。
按低规以上都是满足短路稳定性要求的。简直开玩笑了。

这篇文章不能发表,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对我是没有任何损失的。草民一个,终归草民。

但是对这个国家来说,只能说太可悲亦太可叹。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7: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会说,导线截面小了,短路电流也小了,别扯了。
导体的阻抗在计算短路电流中不占主导作用。对于以上变配电室内的母线来讲,短路电流随截面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很小的。
     
发表于 2010-12-4 18: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等会,老诚,这么说吧,你说说,规范怎么错了。。。。

规范规定的:不大于5S错了,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然后再说,这个短时耐受时间你认为是多少,好不好。。

这样问题就清楚了。。。。
     
发表于 2010-12-5 01: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深奥,不懂。请说白话。
     
发表于 2010-12-5 01: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igl 于 2010-12-5 01:58 编辑
看63楼的图中0.632。这幅图背后的电气原理就是热力学问题。
65楼表应当有问题。
我认为作为载流计算所用的 ...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2-4 10:04



    按诚版主的公式,算出的是0.632还算0.636,难道是我按计算器按错了?
发热时间常数和计算负荷那个是假想的?
     
发表于 2010-12-5 02: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清楚呢,校验导体截面时间T与断路器没有任何瓜葛。不能硬让他们有瓜葛的。

如果按0.1S校验,短路持续 ...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2-4 10:28

请教:为什么和断路器没有瓜葛?不瓜葛还设它干什么呢?
     
发表于 2010-12-5 02: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路问题研究的通透已经很久了。我都说工业民用手册上第四章的开头两个  包络  图是不正确的了。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2-4 10:31



    If the power factor of the system is not known then a factor of 2.55 will normally be close to the actual system value especially where generation is concerned. Note that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for this factor is 1.JPG or 2.828 where cos φ = 0. These peak values reduce exponentially and after approximately 10 cycles the factor falls to 1.0, i.e., the symmetrical r.m.s. short circuit current. The peak forces therefore normally occur in the first two cycles (0.04 s) as shown in Figure 13.

2.JPG
又是英文,不太懂。
     
发表于 2010-12-5 0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一下以下几种情况:短路电流均30kA。YJV电缆,最高允许温升95度,按铜业协会22号出版物中的t算一下。
...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2-4 17:16



1、原文是针对busbars ,和YJV是不是一回事?
2、是不是这个公式?
2.JPG

我算的是:

短路电流均30kA。YJV电缆,最高允许温升95度
A、S=125*8时,T=17.69秒。
B、S=80*8时,T=7.25秒。
C、S=63*6时,T=2.53秒。

短路电流为50kA。
A、S=125*8时,T=6.37秒。
B、S=80*8时,T=2.61秒。
C、S=63*6时,T=0.91秒。
我算错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5 E币 +50 威望 +5 收起 理由
治学以诚 + 5 + 50 + 5 我是口算的大概数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5 02: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诚版主的说法,假设I=10KA,时间要满足t=5s,则S=110mm2,工程中如果电缆要这样选,如何解释?请示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冷若冰 + 20 灌水上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5 0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诚版主:
列式如下:
1800=0.636*90*8.9*10^3*95*10^-6 *L*0.39*10^3/(0.0175*I2^2.51*L/95)
求解得:I=238.58A。
即是I=2.51S,载流量计算很简单了。我先前看JB/T 10181-2000电缆载流量计算,脑壳都晕了,也没懂。
S=95 ,I=238A
S=25 ,I=62A,这个值是否也能和华标办92DQ之1-67页一致,手头没有,不好知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治学以诚 + 20 主要说明再定额值与计算值仅存微差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5 03: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版主啊,你这个东西要是对了,我几十年的世界观白树立了;你要是错了,这个玩笑可开大了去了!!!
鉴于我辈愚钝,人老心嫩,可否请你,还是用最浅显的中文给予说明,示教以天下。吾等也好有膜拜的方向。
“细算如下:(1.3+1.6)/2=1.45是人为折衷的结果。”这个,很难明了。或者,我真该约人裸奔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30 收起 理由
冷若冰 + 30 猪猪明白。。。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21:43 , Processed in 0.0740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