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治学以诚

[规范条文]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2条大讨论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86楼图片是对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文章虽说是:立就此文,以更其谬。也考虑到了母线与YJV的差别,并回避了这个问题。

“这个公式的扩展使用是不是正确,那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只讲,规范这个“不大于”规定的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认为“从以上方程获得的t值,应始终大于所需的短路耐受时间(短路耐受时间通常是1秒至4秒。)”(The value of t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equation should always be greater than the required short circuit withstand time which is usually 1 to 4 seconds.)
由此可证第4.2.2条式(4.2.2)中,t依第一款,“不大于5s”是错误规定。

这句话对母线与YJV来讲,是不应当区别的。
本篇文章立足点在此。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09: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JB/T 10181-2000电缆载流量计算
刚下了看了一下,载流量果然是计算出来的。我如许多年却不知。较PIGL兄所见闻,小可孤陋也甚呢。
     
发表于 2010-12-5 12: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还真的应了我的话:老诚认为那个短时耐受时间定在5S是不对的。。。

老诚在通过计算方式和热学原理论证自己的想法,认为5S这个数值可以变更为别的数值。。。是不是。。。

这个玩笑大了。。。。老诚,你不对的,你忽略这个数值确定的来由了。。。。

这个数值的更改,估计要涉及一系列的理论体系的修改,包括制造、检测、设计等等规范。

所以我问你是不是和断路器有关,你说无关。。。。怎么会无关,怎么能无关。。。
     
发表于 2010-12-5 17: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版 我无22号出版物原文 周日较忙 很多计算未深究 仅拿pigl贴出内容做一回应 供你参考
22号文pigl贴出那部分 我看大意是得出了一个铜母排在短路情况下温升对应短路电流大小和作用时间的一个函数关系
这可作为短路保护的一个基础理论依据 但是跟短路保护并无矛盾之处啊 或者说当明白了在特定的短路电流作用下 对于铜母排需要多久可达到作为一个导体其可承受的最终温度 那么也知道了保护电器必须在极限的多长时间内分断
国标的t不大于k2S2/I2 是要求保护电器在短路保护时应满足的一个条件

诚版请用22号文公式试算短路电流30kA 63*6铜导体 从70摄氏度上升到300摄氏度所需时间
再用k2S2/I2 看看两个时间能差多少?

给出几个数值 诚版讨论:
铜母排 工作温度70摄氏度 作为导体短路允许最终温度300摄氏度
YJV  工作温度90摄氏度 作为导体短路允许最终温度250摄氏度
铜排k值 以171计算
以上数值同意否?
再请诚版注意 由于我没有22号全文 不知道其θ是指什么 按照原文是conductor temperature rise 单位为K 后面又按照300摄氏度计算 诚版核实原文 看看这个θ怎么代入?是温度升高了多少还是升高到温度?单位是什么?后面推导出的300摄氏度的公式 其初始温度是多少?(根据前文 似乎初始为正常环境温度At normal ambient temperatures)

由此你看有多少差距?

最后加一句 22号文的公式得出 也是有假定短路时导体温升产生所有的热量都被导体吸收的前提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7: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22号出版物原文
http://www.copperinfo.co.uk/busbars/pub22-copper-for-busbars/homepage.shtml

这个时间t,我理解文章是从温度0度,上升到最高允许温升的时间。
最高允许温升对应短路电流。
导体允许温升对应导体载流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治学以诚 于 2010-12-5 18:07 编辑

诚版请用22号文公式试算短路电流30kA 63*6铜导体 从70摄氏度上升到300摄氏度所需时间

这是接地母排稳定校验温度。应从0度计起,如果初始温度是70度。这个公式可能要修正。但是,只要保证这个时间,始终大于5秒。初始温度是70度时短路,文章认为也是满足稳定性要求的。

相线应按按其他温度计算。本文没有给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YJV  工作温度90摄氏度 作为导体短路允许最终温度250摄氏度

我知道YJV  最高允许温度是90摄氏度。对应短路情况下允许温升。

作为导体短路允许最终温度250摄氏度,这条我不知,对错,请给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初始温度是多少?(我对文章的理解,所有的温升其初始温度全为0度)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与断路器无关?
看规范,不大于5秒......如何如何。
大于5秒......如何如何。

这种表述应当理解为与断路器无关的。否则规范可以表述为:T为断路器动作时间。
     
发表于 2010-12-5 18: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算了,这个问题我是不懂了。。。

等老诚去编规范的时候,就按老诚的意思编这条规范好了。。。

那么,老诚,你认为这个时间应该取值多少,在此论证证一下。。。

要是有道理,下次修编规范或者有人编书就请人编进规范或者书里,你看可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治学以诚 -1 规范应是“不小于5秒”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治学以诚 于 2010-12-5 18:26 编辑

思维的异向性在此。

国标的t应是校验导体截面的。本条规范根本就不该把保护电器扯进来。
     
发表于 2010-12-5 1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若冰 于 2010-12-5 18:44 编辑

治学以诚: 规范应是“不小于5秒”威望 -1 ———— 老诚,你怎么老是减威望啊。。。。

都说帮你提上去,看看能不能编进规范了,你怎么还不满意。。。。

规范原文是“大于5s时应计入散热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是“不小于5s时应计入散热的影响。”,对吧?

你和规范的区别在于,你认为可以等于。。。

哈哈哈哈,你整了半天,得这么个结果,在计算的时候,就是取值等于的,不是吗。。。。。

我都不知道你较真这个数据的意义何在了。。。。好了好了,不说这么多。。。

那你解释解释,为什么应该是“不小于5s时应计入散热的影响。”我们重新捋一遍,好吧。。。。

难道是这个:应始终大于所需的短路耐受时间(短路耐受时间通常是1秒至4秒。)”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8: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小于5s时应计入散热的影响。”
往前翻帖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17:48 , Processed in 0.0728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