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入门者

2014.1期“TT系统配电的路灯保护接地问题探讨”一文的缺陷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0 20: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天地之悠悠……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擗开保护电器,谈间接接触保护、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是违背客观现实的。

   擗开继电保护,谈变电站正常运行,是违背客观现实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3# 龙王版主:   蒋麦占老先生生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这些诸多的问题,可惜,大陆的大多数电气工程师尚不知情,依旧陶醉在自己的象牙塔,杯具。

   龙王版主是一个见多识广之人。
   能否提供蒋麦占老先生生前的文章在何处能见到,最好上传几篇特别精采的文章,以提高我辈的认识。
     
发表于 2014-3-21 1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3-21 1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d999 于 2014-3-21 11:35 编辑

1#帖作者的思路,还不是一般的混乱,自己的逻辑前后矛盾,还不是一般的多。

1、
TT系统配电的路灯保护接地问题探讨”作为一篇学术性论文,主要用于探讨TT接地做法的可能性。1#帖几
乎没有认真研读该文,就贸然提出文章论点错误,那就请本论证一下错误所在。如果只是说2次故障、3次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就说文章论点错误,那是站不住脚的。

     
发表于 2014-3-21 11: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2、TT系统配电的路灯保护接地问题探讨”一文中提出了“二次故障”发生的可能,并讨论了采用“分地”时RCD能可靠分断(通过计算得出故障电流和RCDIΔn之间关系能保证RCD可靠动作、并且动作时间小于一定故障接触电压值是的允许持续时间,这些分析已经考虑了接触电压限值与接触时间有关的规律,如何可以得出文章作者“形而上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7 收起 理由
cqzrm + 7 “接触电压限值”与“接触时间”,是的!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3-21 1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d999 于 2014-3-21 13:22 编辑


既然在16#帖中认为“安
全电压AC25V,….,属概念上陈旧片面。”,那怎么又会认可《建筑电气》2007.11期文章“关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运行问题的探讨中非要选用30mA RCD方可确保安全?

要知道,此处30mA是为了防止直接接触的附加防护,人直接拿着相线(相线不碰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30mA可确保人身安全。换言之,用100mARCD也没有问题,只不过我不设防直接电击的附加保护了,只做防间接接触的电击保护,可以吧?


如果发生的金属性接地故障,此时对于住宅内部末端回路,故障电流以几十、上百安计,若设置了RCD,无论三相不平衡泄漏电流为多少,即使是100mA300mA500mARCD最大动作时间≤0.04s;而无论正常场所L、特殊场所Lp,接触电压为220V时允许持续时间均大于0.04s;接触电压为110V时允许持续时间均大于02s.

      试问一下:在户内,TN-S系统用电设备发生该文中30mA这个级别的“非正常泄漏电流”是哪种情况?只可能是“非金属性”接地故障。这个时候的故障电压在整个电路中的分布是怎么样的、会否对人造成致命电击?请为我们分析一下。
     
发表于 2014-3-21 11: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1#帖认为室外路灯不能用三相RCD配电,请本帖作者为我们提供一种室外路灯配电的合理方式?也请大鼻山老总评判一下。

     
发表于 2014-3-21 1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44#帖认为“如果这样也能保证安全,那干脆不要装设间接接触保护电器了,还可节约和节能”。

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也不错,在TN-S系统的建筑物内,做了总等电位,过流保护能够满足接地故障保护,当然不需要设置防间接接触保护电器。但并非不需要设置接地故障保护电器,你总能够确保故障接触电压<50V(25V)?

发表于 2014-3-21 11: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3-21 1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ed999 于 2014-3-22 13:46 编辑

回55#:

我不做防直接接触的附加保护,所以就不用30mA,可否?

我问的是在户内,TN-S系统用电设备发生该文中30mA这个级别的“非正常泄露电流”是哪种情况?只可能是“非金属性”接地故障。这个时候的故障电压在整个电路中的分布是怎么样的、会否对人造成致命电击?请为我们分析一下。


金属性接地故障就不用老诚分析的,我们都懂的
发表于 2014-3-21 11: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3-21 1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3-21 11: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3-21 1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17:45 , Processed in 0.1288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