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dqaq

[问题探讨] TT设备漏电,接地电阻压降有可能全部加在人的身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7 13: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fitman 发表于 2022-6-7 11:00
生命对于个人来说是无价的,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有价的,而且比我们预期的要低。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

现在实际情况就是用所谓的“安全第一”来把系统搞复杂,但是物业管理人员水平很低,供配电系统看不懂,所以系统越复杂,物业人员越不会用。
     
发表于 2022-6-7 15: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配合RCD来实现保护。。能做等电位当然还是等电位最安全。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16: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pigeon 发表于 2022-6-7 15:32
所以要配合RCD来实现保护。。能做等电位当然还是等电位最安全。

对呀。规范也有这要求。但有人追着说这是建筑电气被西方洗脑的结果,没道理,是错的。都接地了,哪怕触电,也相当于手脚短路,是安全的。
     
发表于 2022-6-7 17: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rainmen_73 发表于 2022-6-7 11:01
接地极半径应该是指散流(虚拟)半径,不是圆钢尺寸

垂直接地极只能是圆钢了。
     
发表于 2022-6-7 17: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2-6-7 11:05
公式是原创的。日本的计算公式,0.8前面要乘以个”2“。公式理论为主,修正系数是实验得出的。

你计算也不到50V吧。
日本也属于西方意识形态。
你可以随便乘哪怕乘20。
你实地测量一下不就知道了吗。87V谁敢设置在大街上?
我说过,你是看不明白接地电压推导公式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19: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悲惨案例,时有所闻。
被电伤的孩子.png
故障信号灯杆.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故元凶在这里
漏电的地方.png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1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群死群伤也不少见
景观灯漏电3死4伤.png
     
发表于 2022-6-8 09: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2-6-7 19:38
悲惨案例,时有所闻。

只说明没有正确理解 TT 系统和设置 TT 系统。别以为地上用几个螺丝就是 TT 了。

     
发表于 2022-6-9 17: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荣知事 发表于 2022-6-6 17:39
给你一组数据自己计算;r0=0.025;(直径为5cm圆钢)。
L=2.5m;
电流I=30A;

I=30A?这个是怎么假定的?可以是50A?100A吗?
     
发表于 2022-6-9 21: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oDao1997 于 2022-6-9 23:52 编辑

当TT接地系统发生绝缘故障产生的电击事故时!其中:
$$ \begin{aligned}
&U_{0}=230 \mathrm{~V} \\
&Z_{\text {FC-system }}=Z_{\text {L1-system }}=0.05 \Omega \\
&Z_{\text {FC-feeder }}=Z_{\text {L1-feeder }}=0.50 \Omega \\
&Z_{\text {RC-feeder }}=Z_{\text {PE-feeder }}=0.50 \Omega \\
&R_{\mathrm{K}}=750 \Omega \\
&R_{\mathrm{A}}=4.00 \Omega \\
&R_{\mathrm{B}}=2.00 \Omega
\end{aligned}
$$

根据TT接地系统的等效图可以计算故障回路的阻抗

$$
Z_{\text {s-TT }}=Z_{\text {L1-system }}+Z_{\text {L1-feeder }}+\frac{\left(Z_{\text {PE-feeder }}+R_{\mathrm{A}}\right) \cdot\left(R_{\mathrm{K}}+R_{\mathrm{ST}}\right)}{\left(Z_{\mathrm{PE}-\text { feeder }}+R_{\mathrm{A}}\right)+\left(R_{\mathrm{K}}+R_{\mathrm{ST}}\right)}+R_{\mathrm{B}}
$$  
由于$R_{\mathrm{K}} \gg R_{\mathrm{PE}-\text { feeder }}, R_{\mathrm{A}}, R_{\mathrm{ST}}$,回路阻抗的计算可简化如下:
$$
\begin{aligned}
&Z_{\mathrm{s}-\mathrm{TT}} \approx Z_{\mathrm{L} 1 \text {-system }}+Z_{\mathrm{L} 1-\text { feeder }}+Z_{\mathrm{PE}-\text { feeder }}+R_{\mathrm{A}}+R_{\mathrm{B}} \\
&Z_{\mathrm{s}-\mathrm{TT}} \approx(0.05+0.50+0.50+4.00+2.00) \Omega=7.05 \Omega
\end{aligned}
$$
使用使用环路阻抗$Z_{s-TT}$可以计算出触路阻抗$U_T$和故障电流$I_F$。
\begin{aligned}
&U_{\mathrm{T}}=\frac{Z_{\mathrm{PE}-\text {feeder }}+R_{\mathrm{A}}}{Z_{\mathrm{s}-\mathrm{TT}}} \cdot U_{0} \\
&U_{\mathrm{T}}=\frac{(0.50+4.00) \Omega}{7.05 \Omega} \cdot 230 \mathrm{~V}=\underline{\underline{146.8 \mathrm{~V}}} \\
&I_{\mathrm{F}}=\frac{U_{0}}{Z_{\mathrm{s}-\mathrm{TT}}} \\
&I_{\mathrm{F}}=\frac{230 \mathrm{~V}}{7.05 \Omega}=\underline{\underline{32.624 \mathrm{~A}}}
\end{aligned}
根据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理:
\begin{aligned}
&I_{\mathrm{PE}}=\frac{R_{\mathrm{K}}}{Z_{\mathrm{PE}-\text { feeder }}+R_{\mathrm{A}}+R_{\mathrm{K}}} \cdot I_{\mathrm{F}} \\
&I_{\mathrm{PE}}=\frac{750 \Omega}{(0.5+4.0+750.0) \Omega} \cdot 32.624 \mathrm{~A}=\underline{\underline{32.429 \mathrm{~A}}} \\
&I_{\mathrm{K}}=I_{\mathrm{F}}-I_{\mathrm{PE}} \\
&I_{\mathrm{K}}=32.624 \mathrm{~A}-32.429 \mathrm{~A}=\underline{\underline{0.195 \mathrm{~A}}}
\end{aligned}

因此,TT 系统中的间接接触电击保护通常由剩余电流操作保护装置 (RCD) 来确保。 TT 系统中使用的过电流保护装置(MCB、低压 HRC 熔断器、断路器)主要用于过载和短路保护,而公共基础设施像路灯什么的,安装标准不在IEC60364里面,由于安装环境比建筑物更恶劣,所以这里面的电气装置的安装要求更高。


提取自siemens planning guide for power distribution edition 2019_00.png
回复 鲜花 2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0 15: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荣知事 于 2022-6-10 15:10 编辑
DaoDao1997 发表于 2022-6-9 21:58
当TT接地系统发生绝缘故障产生的电击事故时!其中:
$$ \begin{aligned}
&U_{0}=230 \mathrm{~V} \\

关于 TT 保护问题,资料很多有些真是莫名其妙。
第一,按照此回路,如果 TN 动作电流为219A 没有必要采用 TT,更没有必要用RCD代替动作。
第二,建模是有问题的。
1、相线碰触 ”给料机“在先,不管碰触电阻(ZPE)大小应该是和主电路串联。人手碰触”给料机“在后,那么(RK)一定在(ZPE)后面。原建模增加了人体电流。
2、按照规范独立接地,把直径为5cm,长度2.5 米钢管打入地表深0.6米处,(RA)有4Ω。人员那么轻轻一站(RST)就是0 Ω,还包括地表下的土层。这让独立接地情以何堪啊。(RST)200Ω只会小不会大。
3、人体电阻一般按照2000Ω计算,至少也得1500Ω。绝对不是750。并联支路右侧越大,分得电流会越小。
4,也就是问题的关键点。试问,人是站在20米开外还是站在独立接地极附近(0.8米处)?如果站在20米开外(RA)4Ω或许成立。
5、根据规范10Ω,把(RA)分成两部分(RA0和RA1,RA0=2Ω,RA1=8Ω),(RB)=4Ω。
则:    230 V/(0.05+0.5+0.5+10+4)Ω=15.282A,
          15.282A×2Ω=30.56V,再与(RK)和(RST)分压,得:(2000Ω/2200Ω)×30.56V
人员手和脚电位差U≤50 V,完全是安全的。流过人体电流是总电流的万分之九,14mA,安全。
不过站在20米开外是无法保证安全的。
西方的逻辑不一定正确。
要知道什么是【保护接地】,不能保证人身安全的,岂能是保护接地。有TT系统时还没有RCD。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8: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馈线不知何处去,“给料机”傲然笑春风。。。。。。今年今日此贴中。。。。。
     
发表于 2022-6-10 1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2-6-10 18:27
馈线不知何处去,“给料机”傲然笑春风。。。。。。今年今日此贴中。。。。。

建议你理解我说过的话 “ 你是看不明白接地电阻推论的”。
接地极电阻,分地线金属部件电阻,和土壤接触电阻和土壤电阻。金属部件电阻一般被忽略,流散电阻就是和土壤接触电阻和一定距离的土壤电阻。
如果说你是从20米开外出拉过来的馈线,我无话可说,接地也保不住你小命。0.8米的馈线就是0.5欧姆?哪怕是1平方毫米铜线也不到0.001678欧姆。你也可以用电阻丝作馈线。
真的,你一定要脚踏“系统接地”,手摸独立接地线。那么小命只有鬼能救你。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20: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吧,别撑了,耗元气。都把电路里“feeder”认作“给料机”了,还在辛辛苦苦地算。虽有手机扫描,翻译软件总该找个好点的吧。跟我掐我不计较,但别把在我帖子里讨论问题的坛友熏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8 23:35 , Processed in 0.0716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