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治学以诚

[规范条文]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2条大讨论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1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讲解讲解吧。。。。。。。这里都是大师,你叫谁去看书啊。。。。。

都写书的。。。。。。
发表于 2011-1-12 16: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不就是怕说不明白,耽误前辈的时间嘛.
既然要求说,咱就补充两句.见图:
电流对人的效应.jpg

基本上30mA电流5秒断电,人可不死.
要是过了400mA,就得0.1秒断电,否则有性命之忧.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0 收起 理由
冷若冰 + 10 奖。。。。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6: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不是讨论接地故障问题的。
发表于 2011-1-12 16: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治学以诚”的答复信
受审图中心的委托于2010年11月25日赴济南,与山东省审图中心的电气同行共同探讨电气专业审图中所遇到的常见病及疑难问题。介绍了上海市审图中心、审图公司、审图协会的电气专业组的有关活动情况及2007年编制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通病控制手册》中电气专业部分的主要内容。
其中提到:含有不同允许最高运行温度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束,束中所有绝缘导线或电缆的载流量应根据其中允许最高运行温度最低的那根电缆的温度选择,并用适当的电缆校整系数校整。比如,成束敷设的电缆束中既有YJV电缆(允许最高运行温度为90℃)又有VV电缆(允许最高运行温度为70℃)。设计中常常会发生YJV电缆的载流量仍按允许最高运行温度90℃来确定,这是不对的。在课间休息时,有许多山东省审图同行上讲台对讲课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其中有一位同志(不知是不是“治学以诚”同志)对上述的观点表示不赞同且叙述了他的理由。但我觉得他的理由并不能证明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同时由于休息时间较短,且在讲台上的其他山东省同行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因此请他将相关的意见用电子邮件发给我,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如果仍不能解决,可请教电缆研究所的电缆专家。但至今未收到该同志发来的电子邮件。其实该观点成立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可参考《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502页的相关内容及JGJ16-2008的第7.4.4条的条文说明第一款的第2点的说明),允许最高运行温度为90℃的电缆(例如YJV电缆),当电缆线芯温度达到80~90℃时,其绝缘的外表皮的温度可达到60~70℃,当与允许最高运行温度为70℃的电缆(例如VV电缆)成束敷设时,肯定会发生问题。因此规定:不同允许最高运行温度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成束敷设,那么束中所有绝缘导线或电缆的载流量,只能根据其中允许最高运行温度最低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来选择载流量并乘以校整系数(多回路敷设的校整系数)。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不同的允许最高运行温度的电缆或导线成束敷设。
2011年1月7日下午李顺康同志打电话告诉我:有一个山东同志在“建筑电气”论坛上发表:上海市审图专家不能回答《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2条的问题并需带回研究的信息。我有一点纳闷,在会上是介绍过《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通病手册》中所涉及的低压配电回路短路热稳定问题。据我的回忆是这样介绍的:变压器容量相对较大时,由变电所低压开关柜直接供电至小容量配电箱的出线回路,当出线电缆的截面仅按计算电流选择,可能不满足短路热稳定要求,这是需引起注意的。但并未对导线短路热稳定的计算公式展开论述。在课间休息时亦没有与山东同行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因此对“治学以诚”同志所说的事百思不得其解,是否由于两地的方言所引起的误解?但我想大概不至于吧,是否另有原因?
现对《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的第4.2.2条的规定,谈谈我的意见。
第4.2.2条:绝缘导线的热稳定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当短路持续时间不大于5s时,绝缘导体的热稳定应按下式进行校验:
S≥It0.5/K           (4.2.2)
式中   S——绝缘导体的线芯截面(mm2);
       I——短路电流有效值(均方根值 A);
       t——在已达到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的导体内短路电流持续作用的时间(s);
       K——不同绝缘的计算系数。
二.不同绝缘、不同线芯材料的K值,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三.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应计入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大于5s时应计入散热的影响。
在执行该条规定时,需注意下列问题:
1.        公式(4.2.2)只适合短路持续时间不大于5s。
2.        短路电流I如何确定:
a)        相线的热稳定校验:
在220/380配电系统中,一般以三相短路电流为最大。两相短路电流在远离发电机处发生短路时仅为三相短路电流的0.866倍,只有在发电机出口处短路时两相短路电流可能达三相短路电流的1.5倍。因此,当短路点远离发电机时,校验相线的热稳定时I值采用三相短路电流值;在发电机出口处发生短路时I值采用两相短路电流。
b)        中性线(N)的热稳定校验:取相线对中性线的短路电流作为I值。
c)        TN-C系统的PEN、TN-S系统的PE、TT系统的PE、IT系统的PE线热稳定校验:
TN-C系统的PEN及TN-S系统的PE线的热稳定校验取相线对PEN或PE线的短路电流作为I值。
TT系统,考虑到某一设备发生中性线碰外壳接地,因中性线基本上为地电位,故障电流甚小,回路上的过电流保护以及RCD都无法动作,此故障作为第一次故障得以长期潜伏下来。但因中性线碰设备外壳与PE线导通,此TT系统实际已转变为TN系统。其后设备发生相线碰外壳时,PE线上流过的故障电流将和TN系统同样大,以金属导体为通路的金属性短路电流。因此TT系统的PE线的热稳定校验所采用的I值需考虑上述的要求。
IT系统,如果某一设备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后不能及时消除(例如遇到难以找到故障点和消除故障,或绝缘监测器失灵未发出报警信号等情况),其后其他设备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则故障扩大为两相短路,这时PE线上将通过两相短路电流而非微量的接地电容电流。因此IT系统的PE线热稳定校验所采用的I值应为上述两相短路电流值。
国际电工标准非常重视电气事故的防范措施,在不少情况下需考虑发生两个故障引起的危险,上述即是两例。
d)        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电流分量的发热将起到较显著作用。
例如采用带限流作用的断路器,其全分断时间小于0.1s。此时需先按断路器无限流作用计算预期的短路电流值,然后根据制造厂所提供的“I2t——预期短路电流”特性曲线查找对应的I2t值。根据K2S2≥I2t来校验热稳定(该I2t中的I值,是包括非周期分量电流分量的均方根值)。
注:相——N短路电流及相——PE短路电流的如何计算,可参照《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的相关内容。
3.        短路持续时间t如何确定:
a)        采用断路器的瞬时脱扣器作为短路保护时,t为断路器全分断时间(包括灭弧时间)——全分断时间可查断路器的样本或由断路器制造厂提供。
b)        采用断路器的短延时脱扣器作为短路保护时,t为短延时脱扣器的整定时间+断路器的全分断时间。
c)        采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电器时,先计算短路电流,然后根据熔断器的“电流——全分断时间”曲线查出相应的全分断时间,该时间即为t值。
4.        短路持续时间大于5s的问题:如果各级均采用断路器作为保护电器,除末级采用瞬时脱扣器外,其他的各级采用短延时脱扣器。上下级断路器的动作时限差一般为0.1~0.2s,最上一级的短延时整定时间要达到5s以上(估计从第一级至最末级的保护级数需达25~50级)工程设计中一般不可能这样做。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则应计入散热的影响(但是目前尚未找到相应考虑散热影响的计算公式)。
5.        计算短路电流时所如何考虑短路点的问题:
a)        高压电缆热稳定校验时,计算短路电流的短路点如何确定,如下(可参见《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不超过制造长度的单根电缆,短路发生在电缆的末端;有中间接头的电缆,短路发生在每一缩减电缆截面线段的首端,电缆段为等截面时,则短路发生在第二段电缆的首端,即第一个中间接头处;无中间接头的并列连接的电缆,短路发生在并列点后。
b)        低压电缆(绝缘导线)热稳定校验时,计算短路电流的短路点如何来确定。GB50054-95及JGJ16-2008规范中未明确说明。可参考《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王厚余)第十章.第一节.(2)“被保护回路内任一点发生短路时,保护电器都能在被保护回路的导体温度上升到允许限值前的时间内切断电源。即在被保护的回路中从首端到末端发生短路时,均应能被保护。首端短路时短路电流为最大,根据王厚余老先生的意见是否可认为,当被保护回路导线是等截面的,计算短路电流的短路点可取回路的首端(因为首端短路时短路电流最大,当回路导线是等截面时,只要按该短路电流校验能通过热稳定,整个回路的导线均能满足热稳定的要求)。
                                     DJY     2011.1.12

评分

参与人数 4贡献 +5 E币 +80 威望 +5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20 逼上梁山。
gdx8785 + 5 + 20 + 5 结帖的贴
秋石 + 20 老诚,这是替你加的。
阿斯 + 20 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2 16: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断电是为了人的生命还是为了导体不损坏?
看来还是应该在保证人的生命的前提下,再考虑保护导体.
这应是保护电器断电时间的根本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6: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尺短寸长:
这不是就已经有答案了吗,还不知道?
“短路电流也就一定”,对了。
关键就在这,只要此短路电流大于MCCB的瞬动电流整定值的1.3倍,分断时间绝不会达到0.1s,K2S2只要大于I2t,热效应的I2t为何不能用?诚版说道说道。

可爱的诚版,知道了吧?
“1.3倍”依据何在?诚版一定知道吧,也说来听听。

“论坛恶霸”还真不错,做ID如何?视觉冲击力够强,能将它换下“尺短寸长”吗?

今天被训两次,拖工期了,心情实在糟透了。批一下这几句,解解气。
只要此短路电流大于MCCB的瞬动电流整定值的1.3倍,分断时间绝不会达到0.1s。
把电流的差异导化成时间的差异。相同的电流下,按公式计算时间有:电缆允许的时间是1.3*1.3*0.1=0.269秒,这个时间应当是校验电缆热稳定的时间取值。那规范为什么不直接规定,T取0.269秒呢?

“1.3倍”依据何在?
我不知这其中会有什么大学问?不过是断路器的动作误差。正负20%罢了。
尺兄用如此常识性的东西考问我,我若回答实在唐突各位坛友,(不懂这些常识的人不会有吧)。若不回答反倒失了对先生的尊重,两难中选其易,宁肯唐突众坛友,也不能不尊重尺先生。

论坛恶霸。前几天翻了几个旧帖出来,不知先生是否能会其意,先生所思考,皆我等三五年前所思考。我一再说论坛对我帮助巨大,而先生对我的评说,从第一评至今若干评,皆甚为中肯。但是讨论问题为了回避维护自己的无知,常有讥讽他人恶习,令天下豪杰所不耻。

诚然尺兄深得众人捧月之宠,且挂以论坛专家之美誉,还望尺兄以自己彻懂彻悟的学问,告示天下。如果先生刻意做学问给我看,对错倒不重要,只要先生肯说,我必肯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7: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戴先生。
小可,当时痴想,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的原理探究,迫切需要有一个能相互交流的高层次专家讨论这个问题。
唐突先生处请先生海涵。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7: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压器一定,母线一定,电缆一定,对于一套安装完成的,或者设计完成的配电系统,
他的短路电流是确定值,所有的电缆或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确定值,那么代入式4.2.2,所计算的时间t是一个定值。并不是大家可以依据保护电器动作时间来取的。
既然这个时间t是一个定数。那么它究竟应该多大?
与保护电器动作时间有什么相干呢?
     
发表于 2011-1-12 20: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学以诚”:
“1.3倍”依据何在?
我不知这其中会有什么大学问?不过是断路器的动作误差。正负20%罢了。
尺兄用如此常识性的东西考问我,我若回答实在唐突各位坛友,(不懂这些常识的人不会有吧)。若不回答反倒失了对先生的尊重,两难中选其易,宁肯唐突众坛友,也不能不尊重尺先生。

尺短寸长:
骄傲的回答。
答对了吗?


“治学以诚”:
论坛恶霸。前几天翻了几个旧帖出来,不知先生是否能会其意,先生所思考,皆我等三五年前所思考。我一再说论坛对我帮助巨大,而先生对我的评说,从第一评至今若干评,皆甚为中肯。但是讨论问题为了回避维护自己的无知,常有讥讽他人恶习,令天下豪杰所不耻。

诚然尺兄深得众人捧月之宠,且挂以论坛专家之美誉,还望尺兄以自己彻懂彻悟的学问,告示天下。如果先生刻意做学问给我看,对错倒不重要,只要先生肯说,我必肯评。

尺短寸长:
“深得众人捧月之宠”?
大家喜欢与尺短讨论问题,又碍着治学以诚了?
“挂以论坛专家之美誉”?
尺短登入论坛才两个多月,根本未说过自己是“论坛专家”,也从不敢自认专家,一直抱着相互学习、交流和共同提高的想法,直到前两天还纠正过板油称呼一再声明是“菜鸟”,没看见?

“常有讥讽他人恶习,令天下豪杰所不耻”?
此话还给“治学以诚”您自己似乎比较合适。
“这个不懂,那个乱讲,要好好惭愧”之类的话,谁一直挂在嘴上。
好了,尺短寸长缴械投降、认输,从此再不敢与治学以诚理论问题。
彻底领教。
{:49:}
     
发表于 2011-1-12 2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戴经颐先生的《给”治学以诚”的答复信》在259#,前因后果证明:“治学以诚”一贯言不由心。
     
发表于 2011-1-12 21: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学以诚”:发表于 2010-11-27 19: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2条中,S>=I*根t/K。
一、其中I取:相N短路电流?
相相短路电流?
三相短路电流? ...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1-27 19:26 [/quote]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2.2条中,S>=I*根t/K。
一、其中I取:相N短路电流?
相相短路电流?
三相短路电流?工业民用三版,三相短路电流=根3倍相-N短路是错误的。
二、t取多少秒?
0.1S、1S、2S、3S、4S、5S?这样取值对应用本条文有什么工程价值?

这是我当面请教上海图审中心专家戴经颐先生时的书面文字。戴先生说需要带回上海研究。我很纳闷:上海同行难不成从不进行这方面的校核计算吗?这对一个电气专家来说,必须是烂熟的东西。

“治学以诚”:发表于 4 小时前
十分感谢戴先生。
小可,当时痴想,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的原理探究,迫切需要有一个能相互交流的高层次专家讨论这个问题。
唐突先生处请先生海涵。

尺短寸长:
“治学以诚”,您就这样忽悠的啊?
     
发表于 2011-1-12 21: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诚,你面子真大。如果这事是真的,你这做的————————
     
发表于 2011-1-12 22: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佩服啊。{:1_273:}
     
发表于 2011-1-12 22: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都是看书看的走火入魔了
热稳定性也好,动稳定性也好,那都是作为校验当初采用计算电流来选电缆这个方法是否正确的(请注意,电气设备选型几乎都是先用一种方法计算,然后通过另外的方式再演算的),既然是验算,那么是不需要这个公式来严格计算,而是按照最不利的情况来验证即可。
验算时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小于0.1,即瞬时动作,一个是0.1S~5S ,短路延时动作,固定设备超过5S,人就死亡了,所以断路器动作不允许超过5S,超过5S的讨论都是无意义的,人都死亡了还算什么保护。257#的图非常好,很形象具体。其实这些在王老的第二版早有阐述,很多人都应该看了,为什么还不明白呢?
个人觉得,在0.1~5S 间到底是多少秒,用不着非得算出多少秒的,公式的意义在于算导线截面,而不算具体多少秒的,自己钻牛角尖会被自己套死的
还有,论坛真的需要像DJY先生这样的人,抛开技术高低不说,心胸宽广才是真正的人格魅力。
发表于 2011-1-12 2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相,生众相
品人品己,评人评己
可笑、可怜、可爱、可恨、可耻、可捧、可诛。。。
无奈千百态
何必给力于此

何必纠结于此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10 有人被误导就坏事了。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8 16:51 , Processed in 0.10938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