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bsdi

TN与TT的问题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0 21: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好累的帖子 不说了 希望再跟贴的人先表明自己的结论 然后给点自己的说法</P>
<P>我想看看有没有人说 自己可以论证路灯配电必须采用TT系统</P>
<P>如果没有 就如同标准所说 共存吧  至于自己用什么 符合规范、标准的前提下 那是设计人员的权力</P>
     
发表于 2007-12-21 11: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建筑电气2007.7期任元会的文章看看。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经典的。</P>
<P>另外,此帖有必要精华么?</P>
     
发表于 2007-12-22 2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东海龙王</B></FONT> 在(<I>2007-12-21 11:29:45</I>)的发言<BR>
<P>建筑电气2007.7期任元会的文章看看。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经典的。</P>
<P>另外,此帖有必要精华么?</P><BR></DIV>
<P><BR><BR>我昨天专门再看了一次这篇文章。我觉得任先生的意思很明确的。</P>
<P>以下引用其文中摘要:</P>
<P>探讨了城市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和配电线路的保护。分析了城市道路照明采用TN-S接地方式时,接地故障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道路照明配电系统应采用 T T 接地方式;若城市道路照明线路不很长,可有条件地采用 TN-S 接地方式;城市道路照明严禁采用 TN-C 接地方式;采用 T T 接地方式和漏电保护时,漏电保护的动作电流应大于正常泄漏电流的2.5 ~3倍,宜整定为100~500 mA。</P>

<P>文中任先生还有一句话很值得大家思考:……TN-S系统有着自身的缺点,既然 T T 系统有着TN-S系统所没有的优点,为什么不采用TT系统呢?……</P>
     
发表于 2007-12-22 2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线路保护也就三种类型:</P>
<P>1、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接地故障保护。</P>
<P>2、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我们很常见了,解决理论也很成熟了。</P>
<P>3、接地故障保护的一些理论,还不是很完整,这个和接地故障保护的特点也是很有关系的。</P>
<P>也许今天是这个结论,明天就会有新的思想产生了。</P>
     
发表于 2007-12-23 20: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本来不复杂的事弄成------</P>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4 0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TT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能传导故障电压,而且短路电流小.</P>
<P>TT系统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好泄漏电流的问题,漏电保护器漏电电流整定值问题.</P>
     
发表于 2007-12-26 19: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找人问过任老,任老前一时期出去讲课,刚回来,又身体不好,还要出去讲课,最近可能没时间,请再等等。
     
发表于 2008-2-9 21: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行家,你的委托已转告任老,08年应该能看到他撰文对你的答复,详细已告诉你,在这只是告诉其他人,你的事我去办了,作为大老爷们答应的事是算话的。</P>
     
发表于 2008-2-12 22: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路灯采用TN系统引出局部TT,本意是为防止TN系统内故障电压的互窜而导致室外无等电位的场所发生电击事故;局部TT部分必须加RCD保护。如果就一个厂区内,需看具体情况,很多时候个人认为也不宜采用局部TT,因为部分情况下,受厂区建筑限制及室外管线等原因,路灯部分接地与建筑物接地无法保证有效间距而实现两个接地无联系,与其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勉强实施所谓的局部TT,还不如与全厂统一采用TN-S,况且厂区并非人员密集的室外公共场所。<BR><BR>路灯线路的PE线重复接地后,如PE线断线,则其后的路灯变成了TT系统,不至于失去接地保护。”</P>
<P>行家的论述非常精彩,有几个说法值得探讨。</P>
<P>1、“局部TT部分必须加RCD保护”,按照IEC的观点,应该是“<STRONG>推荐采用RCD,或者,过电流防护电器</STRONG>”。</P>
<P>2、“与其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勉强实施所谓的局部TT,还不如与全厂统一采用TN-S,况且厂区并非人员密集的室外公共场所。”IEC认为“<STRONG>室外属于特殊场所,室外照明装置属于特殊装置</STRONG>”,因为室外没有等电位,采取TN-S时应满足“<STRONG>IEC电压平衡式,即保证对地故障电压小于50V</STRONG>”,否则,必须采用TT。</P>
<P>3、“如果就一个厂区内,需看具体情况,很多时候个人认为也不宜采用局部TT,因为部分情况下,受厂区建筑限制及室外管线等原因,路灯部分接地与建筑物接地无法保证有效间距而实现两个接地无联系”。<STRONG>局部TT的两个地,系统地和保护地分设于室内和室外,保证IEC要求的10米间距几乎是轻而易举</STRONG>;当然要考虑室外管线的影响,目前室外管线也不全采用钢管,使用PVC、PC、石棉水泥管比比皆是,最好综合考虑。</P>
<P>不对之处,请提出批评。<BR><BR><BR></P>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cqzrm 在 2008-2-12 22:30:05 编辑过」</div>
     
发表于 2008-2-12 23: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又来一个高手。</P>
     
发表于 2008-2-12 23: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73楼的,那些是原话,那些是你的观点?</P>
<P>都混在一起了,你想办法分分,我很想看到你的意见了。</P>
     
发表于 2008-2-13 10: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这就是联系的观点,接受了,消化了,就分不清彼此了。
     
发表于 2008-2-13 15: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STRONG>我引述cqzrm的发言:局部TT的两个地,系统地和保护地分设于室内和室外,保证IEC要求的10米间距几乎是轻而易举。</STRONG></P>
<P><STRONG>请列出其详细出处。我找了很久,没有找到10米的说法。我想该数据至少应和土壤电阻率相关,不应单纯规定就是10米。</STRONG></P>
     
发表于 2008-2-13 16: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FONT face=宋体><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关于路灯配电系统及接地,我在2007年第2期《建筑电气》也发表了一文。今天看了这里大家的讨论及上传资料,我刚才也下载并拜读了<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任老">任老</st1:PersonName>先生的文章(2007年第7期)。我赞成其中一些常规观点,但也产生了以下几个疑惑,敬请相关专家解答:<o:p></o:p></FONT></FONT></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1、  文章说,“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所以将漏电电流整定值取为100~500毫安”。我的疑问之一:“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这句话与现行规范(具体条文我就不用引用了吧)明显不符,应为4倍;疑问之二:文章压根未见计算“正常泄露电流”,何来“所以取100~500毫安”之说??!</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2、  文章说TN-S系统比TT系统多引了一根PE线,显然暗示TT系统就只是4线制。事实呢?根据现有规范,5线制TT系统照样存在。二者差别就是设计人采用分散接地体还是联合接地体。</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3、  文章暗示,TT系统因采用4线,所以比TN-S经济、实惠。此乃片面矣。是否综合考虑了保护电器类别及接地装置造价??比如,4线TT需要每灯做接地体及加RCD,而TN-S显然并不需要。</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4、  文章直接得出结论:“城市道路照明应采用TT接地方式”。看到这里,我不禁莞尔一笑。WHY?WHY?给我哪怕一个理由,好吗?我仔细剖析原文,发现症结所在:作者在探讨设计TN-S系统时,人为地把瞬时脱扣只限定为5倍的长延时,因此他得出结论,“在长距离的线路中,TN-S不实用了、必须采用TT”。可是为什么不可以用TN-S采用更低的瞬动倍数呢?!比如3倍甚至2倍??而按照我本人论文的观点,TN-S系统较低倍数的选择,完全可以解决长距离配电问题。而且在实践中有广泛应用。</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5、  退几步说:在4线TT系统中,须单灯采用RCD。那么请问,现在中国有哪几条城市道路(注意:不是相对封闭的小区道路或厂区道路!)采用了RCD来做路灯单灯保护?被盗率又如何?可操作性又如何?理论性再好,若在现实中无法实施,这样的空中理论又有多大用处呢?</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18pt; TEXT-INDENT: -18pt; mso-list: l0 level1 lfo1; tab-stops: list 18.0pt">6、  若采用TT系统,迄今为止,始终无人回答我在本人论文中提及的规范矛盾及接地极间距等问题。</P><BR>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大鼻山 在 2008-2-13 16:32:46 编辑过」</div>
     
发表于 2008-2-13 16: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楼层太高,我另开一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9 11:54 , Processed in 0.1180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