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admin

《建筑电气》2012年第4期文章投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12: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鼻山果真“贵人多忘事”?

1、不是你要求我算中间点和末端?不是你说 5 线 TT 能提高动作灵敏度吗?{:lol:}

2、不仅如此,在此案例中,这老兄还在偏路上走远了一些:他假定了“变压器处工作接地电阻及保护接地电阻;用电设备处保护接地电阻,三者均为1欧”,然后由此推导出“4线TT系统和5线TT系统”在减小相保阻抗、增大短路电流方面,几乎不相上下(P18结论和图a,图c),这就很有点不切合路灯配电实际了——

断章取义了吧?{:titter:}
再仔细看看论文:
故采用 5 线 TT 系统试图减小相保阻抗以增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以达到可不采用 RCD防范接地故障的美好愿望,在现实工程中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存在。更何况,本案例 MCCB整定电流已经很小,且理想的 R=R =R =1Ω 假设条件,在很多地区、许多场所要做到也非易事,就更不能奢望采用 5 线 TT 系统试图减小相保阻抗以增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来满足保护电器接地故障动作灵敏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2: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R=RB =RA=1Ω

下标没法正确显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3: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TT系统的路灯独立接地极的电阻,竟然要低至1欧?打算在灯杆处砸进去多少钢筋呢?由1欧这个不切实际的假设所引出的文章结论,能有多大的可信度呢?为想得到一个本很荒唐的结论,老兄你至于如此杜撰虚拟证据吗?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0 12:27


至于如此杜撰虚拟证据——

同感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大问题(也是源于第一个问题的):
接地极相距20米,这具体是什么概念?为什么说它非常制约TT系统( ...
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9 21:01

鼻兄这段话再推敲一下如何?莫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3: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2-5-10 13:49 编辑

回复 74# 大鼻山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1-15 08:21
http://www.jzdq.net.cn/club/view ... p;extra=&page=4
尺老兄如果有料和够胆的话,就请把线段AC的中点(即距离变电所和建筑物都是50米)的情况计算一下!而且,务请分为两种情况,分头计算:
1)、4线TT;
2)、5线TT.

我倒要观摩观摩,看你老兄4线TT接地故障灵敏度是如何胜过5线TT的。

也实在不知道大鼻山怎么会想到这个“5线TT”能提高接地故障保护动作灵敏度的?
想到现在,想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21: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讨论你我争议最大的几个话题(其他也都是源于此的)。
一、接地极相距多远,才叫接地系统无电气联系或者 ...
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9 20:45


“但是很可惜,我虽“深究”该问题多年,但迄今为止也没有十分圆满的答案;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是几年前有幸读到了一日本知名专家的一本接地专著(此书已弄丢!)。“
鼻兄所言的日本接地专著是否是《接地技术与接地系统》一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2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个?{:24:}

《接地技术与接地系统》-川濑太郎-著.rar

1.72 MB, 下载次数: 47, 下载积分: E币 -5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大鼻山 + 20 谢谢!资料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鼻山 于 2012-5-11 08:35 编辑

为了进一步厘清事实,我把本人14楼所发的原始帖子,重贴这里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进一步厘清事实,我把本人14楼所发的原始帖子,重贴这里一次:
……
二,我前面提到,之所以提出5线TT系统概念,主要是为了因应纯粹TT系统在变电所的系统接地情况,而尺文第19页却说“采用5线TT系统是试图减小相保阻抗以增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可见尺文这句话属于典型的偏解和误读,而尺文以此为靶子来展开的一大堆文字论述和计算,也就意义不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我之所以提出5线TT系统概念,主要原因就是因应变电所处系统接地情况;而次要理由才是我以前多次提及的“减小阻抗而增大电流,提高灵敏度”。主次必须分明,本末不可倒置。而尺短的引述,曲解了我的本意,故我评价其“偏解和误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8: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 3 帖——

果真是这样的吗?{:smile:}
需要将以前你说过的话,在此“重复”一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9: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zdq.net.cn/club/view ... p;extra=&page=2
《路灯配电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的问题探讨

真有时间和功夫,是不是对“《路灯配电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的问题探讨”中 28#楼 至 41# 楼的全部回复“仔细校对”一遍,修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有点忙,静候大鼻山佳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9: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鼻山 于 2012-5-11 09:41 编辑

我的观点:5线TT系统与4线相比,前者可减小阻抗而增大电流,提高灵敏度,线路首端(箱变低压出线开关)可以采用MCCB;
而尺短认为(原话请看其论文第18页中间部位):因为5线TT系统在增大短路电流和提高灵敏度方面不具有多大优势,所以在不设RCD的前提下,5线TT不可能依靠MCCB来满足灵敏度要求。

而尺短为了证明其观点,可谓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这老兄不仅把论文主题由路灯配电改为建筑物配电,把本应讨论的路灯改为空调、计算机,还拟出了十分罕见的电阻数据。但可惜呀,尽管他老兄采用了这一极端算法,依然没有改变5线短路电流高出4线的事实(比如其f1短路点就高出23%,尺文P18)。

那么,5线TT到底能不能采用MCCB呢?当然能咯!比如尺文计算f1点短路电流为123.6A,我们就采用MCCB试验一下:额定电流25A,短路整定倍数比如为3倍,即取25*3=75A,那么灵敏度为123.6/75=1.64>1.3,满足规范。
由此可见:尺短关于“5线TT不可能采用MCCB”的观点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09: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tit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4 17:53 , Processed in 0.08019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