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admin

《建筑电气》2012年第4期文章投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2 19: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老尺论文第18页的文字原话摘录:“在不设置RCD的前提下,根本不可能依靠MCCB瞬时、短路短延时脱扣器或熔断器作为接地故障保护,其保护电器的动作灵敏度不可能满足《低规》的要求。”这段白纸黑字,你在这里怎么不敢提了呢?25A的MCCB不是恰恰解决保护问题了么?怎么就“根本不可能”呢?
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1 10:33




A、断章取义了吧?
再仔细看看论文:
故采用 5 线 TT 系统试图减小相保阻抗以增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以达到可不采用 RCD防范接地故障的美好愿望,在现实工程中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存在。更何况,本案例 MCCB整定电流已经很小,且理想的 R=RB =RA=1Ω 假设条件,在很多地区、许多场所要做到也非易事,就更不能奢望采用 5 线 TT 系统试图减小相保阻抗以增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来满足保护电器接地故障动作灵敏度了。

B、大鼻山所设计的市政路灯照明系统工程中:
1、 10kV/ 0.4kV 的箱变,10kV 采用何种接地系统(不接地还是经电阻接地) ?供电局规定的 10kV 接地故障电流取值是多大?
2、10kV/ 0.4kV 的箱变,保护接地和变压器中性点是共地还是分地?接地电阻要求多大?

大鼻山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和接地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差不多一年半了,大鼻山始终“王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答。
居然还在这妄谈25A的2倍、3倍动作问题?

C、看看大鼻山的自言自语,是不是双手自举矛盾打得正欢:
我刚才抽时间,多瞅了一眼尺文的2.2案例分析,发觉很有点意思。
本来尺文主题是路灯配电系统,但是其用来作为主要论证依据的工程案例,却莫名其妙地选择了“一座小型建筑工程”;本来该说路灯时,他却在举例说“空调、计算机插座配电”。这个中的太极八卦,很值得玩味,我不想妄言。
不仅如此,在此案例中,这老兄还在偏路上走远了一些:他假定了“变压器处工作接地电阻及保护接地电阻;用电设备处保护接地电阻,三者均为1欧”,然后由此推导出“4线TT系统和5线TT系统”在减小相保阻抗、增大短路电流方面,几乎不相上下(P18结论和图a,图c),这就很有点不切合路灯配电实际了。

TT系统的路灯独立接地极的电阻,竟然要低至1欧?打算在灯杆处砸进去多少钢筋呢?由1欧这个不切实际的假设所引出的文章结论,能有多大的可信度呢?为想得到一个本很荒唐的结论,老兄你至于如此杜撰虚拟证据吗?
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0 12:27


老弟,你的思路,何其混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2 19: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一些作者还长期痴迷于此,几乎每篇文章的相当篇幅,都在大量引用规范标准的名称、编号和条款内容(文章总字数确实上去了),而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呢?——少的可怜。现实中,这类作者最多可算得上忠实的执行者,但很难成为引领者和指导者。

我依然很受用自己N年前的一句话:规范标准应在心中而不尽在笔端,能“寓有形于无形”者,这才是高之高人。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1 10:54


高人啊高人,终于得见高人。{: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2 1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2-5-12 22:46 编辑
我稍微举一个反例,你可能就要为你自己的高度自信后悔了。
大家思考一个小案例:路灯箱变就设在一只路灯下。当必须采用TT系统时,按照尺短观点,他只可能推出的4线TT接地方案为:箱变工作接地拉到较远的地方(他照搬德国标准,一律取10米远)设置;箱变保护接地装置就地搞定;路灯处保护接地装置……呢?路灯处保护接地装置该怎么办?

大家注意,老尺的4线,其实就是要求箱变低压屏出线电缆无保护线(PE线),这也就要求箱变保护接地装置,必须跟路灯保护接地装置分开设置!这时就很滑稽了——因为箱变保护接地已就地设置了,所以此路灯保护接地装置只好也远离路灯本身(也是箱变设置处),再拉到另一方向(还得躲开箱变工作接地)上的较远地方设置。

疯狂吧,就这么小小案例,按照尺短的逻辑推理,竟然要设置三处彼此“无电气联系”的接地极!而这荒唐的一幕,正是尺短所认为必须采用的4线TT所引致。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1 11:50

我且不说你囫囵吞枣来的10米了,单就这三个独立的接地极,就够某一些整天叫嚷“路灯优先(甚或必须)采用TT”的砖家们,吃上一壶了。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1 12:12

那么如此案例,到底如何解题呢?TN-S,或5线TT,或局部TT系统都应是此时可能的选择;至于那种4线的纯粹TT,此时很滑稽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1 12:26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的信条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1 12:49


外出回家刚吃完饭看见这些,一大乐事也。{:titter:}

路灯箱变就设在一只路灯下?

1、大鼻山吃饱饭没事干,可以这么干。

2、大鼻山的路灯工程,其灯杆间距是不是 30m 设置的啊?
(1)大鼻山你就不能在两个灯杆中间点设置路灯箱变?
(2)即便灯杆间距不足 30m 、25m、20m、15m……大鼻山你就不能将路灯箱变挪个位置?
……
居然想出“路灯箱变就设在一只路灯下”,佩服啊佩服。{:1_274:}

3、大鼻山的路灯工程,不是不可以做 TN-S 系统,问题是设计要做对。
大鼻山的路灯工程,符合规范设计要求了吗?
难道真没老法师提醒过你?——似乎不是吧。

表示怀疑,因为大鼻山拒绝回答关键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2 19: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了行了,大家点评吧。{:smi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2 19: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一万步说,因为种种原因(鬼知道什么原因),必须按大鼻山“路灯箱变就设在一只路灯下”,箱变保护接地与变压器中性点能满足10m要求(大鼻山不一定认可,那就 20m 行不行啊,大鼻山同志?)——

路灯TT系统,不能实施吗?
大鼻山同志,想通没?
你若说:想不通。
那么,尺短会告诉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箱变会不会就设在路灯下方、箱变是否看哪有空地就挪到哪,作为来自于市政设计院、长期从事于城市道路照明的我,就不与搞核电建筑工程的你老兄辩论了。因为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是表象,不是根本。
后院可能起火了,老兄还是去那里看看吧:http://www.jzdq.net.cn/club/thread-23643-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10: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秋石


    谢谢关注,就是老康上传那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院可能起火了,老兄还是去那里看看吧:http://www.jzdq.net.cn/club/thread-23643-1-1.html
大鼻山 发表于 2012-5-13 10:34



恳请大鼻山老弟将这几天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整理,写一篇“对《也论路灯配电系统兼议5线T T系统》的异议”,刊登发表在《建筑电气》杂志上,以飧读者。

大鼻山老弟万勿推辞,愚兄尺短拜托。
{:49:}

http://www.jzdq.net.cn/club/view ... p;extra=&page=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0: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乖乖,就这个路灯配电的帖子就码到这么多,好,这样通过充分的讨论,大家会对路灯配电的有个正确的设计,两位李总功不可没。
希望其他问题也可以有类似的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20 不敢掠美,大鼻山可得头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鼻兄所提到的日本接地方面的书,老康阁楼共享,在该书第83页对RCD应用室外场所有规定。我也将此页的该部分上传,供参考。
日本书籍室外要求设置RCD.rar (87.67 KB, 下载次数: 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1: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掠美,事因大鼻山的言论而起——大鼻山可得头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zdq.net.cn/club/view ... p;extra=&page=2
尺短寸长  发表于 3 小时前  18#

可爱的大鼻山同志,“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作为间接接触防护电器的回路时,必须装设保护导体”的规定,可不是你想歪了的“5 线TT系统”,那是为了 RCD 的可靠动作,以满足间接接触防护要求,保证人身安全——
R≤25/IΔn!


{:lol:}{:smile:}{:tit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对照看“日本书籍室外要求设置RCD.rar ”的 P8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接地方面的书第83页也提到有水气的电气高危险场所:R≤25/IΔ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4 22: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尺短,你和大鼻山PK,还不忘扣我的分。。。。。。。有点过了。。。。。。

你专心一些好不好,把注意力转到技术问题上来,批评你的文章太长,你就这么对我。。。。

现在的人啊,只能听好话,不愿意看到一些中肯的意见了。。。。。。。

唉,我不说了。。。。。。。围观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10:05 , Processed in 0.11130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