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46150|回复: 140

《建筑电气》2012年第4期文章投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 11: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12 项 ), 共有 31 人参与投票
9.76% (8)
3.66% (3)
26.83% (22)
10.98% (9)
8.54% (7)
2.44% (2)
10.98% (9)
6.10% (5)
10.98% (9)
2.44% (2)
4.88% (4)
2.44% (2)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发表于 2012-5-4 12: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投了3号。分析透彻有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gdx8785 + 20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21: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yangyang7201
真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4 2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诚人呢?要不要点评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15: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了11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gdx8785 + 20 投票费用。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1: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3位姓李这样的论坛贵宾、版主主动撰文,这多好,其它贵宾、版主也应该活跃些,要不就会被更换了,在其位谋其政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2 收起 理由
gdx8785 + 12 优胜劣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2: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定今年的杂志啊,想看看3号的 有没有电子版的啊 先一睹为快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gdx8785 + 20 现在应该可以补订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很大,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24页计算公式的分子字母P应为S,视在功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3: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杂志有两篇文章支持某同一观点,此观点夹杂在文中,是个争议的问题。
有谁注意到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08: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鼻山 于 2012-5-9 10:27 编辑

今天领到了第4期杂志,自然而然地就重点研读了很久以前就已耳闻的尺老兄的这篇《也论路灯配电及5线TT系统》。我第一感觉,老兄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废了很大精力,码了一堆汉字,我对此钻研精神表示钦佩与赞赏;但另一方面,我作为老兄论文引用文献中作者之一,作为本坛老兵之一,也作为市政设计院电气副总工之一,有必要有义务有责任对于这篇文章的主要论据、论点,做出简要的客观评述,以免其偏颇观点误导了年轻的道路照明电气工程师们。

评分

参与人数 2E币 +4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20 有必要有义务有责任——很好。
gdx8785 + 20 等看鼻兄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09: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看鼻兄点评
建议鼻兄另开一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0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必要先说一下什么叫“5线TT系统”。可以从我本人2007年那篇路灯配电论文说起。

我那篇文中隐约提及的TT配电最大之难处,乃在于在路灯变电所处难以按照TT的严格定义来设计TT系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变电所处往往受限于场地狭窄、变压器N线与变电所诸多PE线几乎零距离接触等诸多因素,其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接地系统就难以保障纯粹TT所要求的彻底的“无电气联系”,因此我才在后来的本坛上提出:若想采用纯粹的TT系统,很适宜把变电所处变压器N线直接拉到很远的一个距离(比如20米),而变电所所有设备PE线就直接与第一根路灯的PE线连通,也就是说,纯粹TT的变电所出线电缆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5线,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5线TT系统”。

当然,“5线TT系统”这个术语,此前只出现在本坛中,如果没记错的话,应是那年我为了叙述方便而临时“发明”的;至于出现正式文章中,尺文应是头啖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0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引出2个问题:
一,路灯配电设计是要设计变电所(目前大部分为箱变)的,因此,讨论路灯TT系统(是指“纯粹的TT系统”,下同)以及5线TT系统时,也不能例外,也就说是:必须讨论路灯变电所处的系统接地情况;如刻意回避路灯配电之心脏——变电所设计,那就证明相关当事人心虚气短,底气不足。很遗憾,我们在尺文中也基本没有看到对于这个很核心问题的论述,尤其没有看到尺文所大力倡导的采用4线TT系统时,变电所的系统接地图。因此,此文对于实际工程设计指导作用不大甚至是误导;

二,我前面提到,之所以提出5线TT系统概念,主要是为了因应纯粹TT系统在变电所的系统接地情况,而尺文第19页却说“采用5线TT系统是试图减小相保阻抗以增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可见尺文这句话属于典型的偏解和误读,而尺文以此为靶子来展开的一大堆文字论述和计算,也就意义不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09: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尺兄文章对于路灯配电之核心(变电所)论述极少,我稍后也简单说说其大篇幅所论述的配电线路上的4线TT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09:45 , Processed in 0.11739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