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入门者

[问题探讨] 接触电压的疑惑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4 1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1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入门者 于 2013-2-4 10:56 编辑

回44#大鼻山 :

  有学者对人体电阻作过测试,结果摘录部分数据如下
  不同状况下的人体电阻(Ω)---清华大学博导何金良等专著《电力系统接地技术》P67表3.2.2
   接触电压/V       皮肤干燥①     皮肤潮湿②     皮肤湿润③     皮肤浸入水中④
      25              5000              2500              1000                 500
      50              4000              2000                875                 400
    100              3000              1500                770                 375
    250              1500              1000                650                 325

    ① 相当干燥场所的皮肤;
   ② 相当潮湿场所的皮肤;
   ③ 相当有水蒸汽等特别潮湿场所的皮肤;
   ④ 相当游泳池或浴池中的情况,基本上为人体内电阻。
     
发表于 2013-2-4 11: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接地问题是电力系统最后的谜案……
发表于 2013-2-4 14: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2-4 14: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2-4 14: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2-5 11: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入门者


    王洪泽的那个计算例子是属于电力上半截的变电站,且是一百多米*一百多米的人工网,在110V站里也是非典型的,你不计算,只是参考这个例子设计啊,那只能算得上套套,针对实况才是设计的本质。你还是在这按我们电力下半截最常见的情况算一个,才算你是合格的设计
     
发表于 2013-2-5 11: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50和174那两个公式是否可以理解一条线上的两个部分,50是直线部分,174是曲线部分,在直线部分是万无一失,进入曲线就几乎非可控确定了,曲线中有肉肉因子是大变量,所以我们直接与普通人接触的电力下半截要尽可能控制在直线段,电力上半截处在专用范围通道中,几乎与大众隔绝,且做到直线段也确不易,可以进入曲线段。
发表于 2013-2-5 1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2-15 0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换了华衣,亏了身子骨,污染了下游--电力的发展误区
     
发表于 2013-2-15 0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前去泡温泉,此处处于城市第二水源的上游,路过一条臭水沟直排水源,不由得感慨这水要在上游就地处理多省事,这流到了下游,这下游会是什么状况
     
发表于 2013-2-15 10: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前去泡温泉,此处处于城市第二水源的上游,路过一条臭水沟直排水源,不由得感慨这水要在上游就地处理多省 ...
JHL123321 发表于 2013-2-15 09:14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多替他人着想一些,能为子孙后代着想一些,世界会很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52#JHL123321  :

   再次建议你参看一本设计手册,中国航空院组编的《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一书,这是电气设计师必备工具书。

  上述手册第874页上,有174和50的二组公式,要正确理解公式的应用范围,有好处的。
     
发表于 2013-2-16 12: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52#JHL123321  :

   再次建议你参看一本设计手册,中国航空院组编的《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2-16 10:22



    “再次建议你参看一本设计手册,中国航空院组编的《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一书,这是电气设计师必备工具书。

  上述手册第874页上,有174和50的二组公式,要正确理解公式的应用范围,有好处的。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第874页上还有一句话:当上述接触电位差可能沿PE线传至用户用电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时,则Ut≤50V.
     
发表于 2013-2-16 13: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XQ3 于 2013-2-16 14:06 编辑

接触电压的疑惑:
《建筑电气》2012年12期《高/低压......》一文中,工频故障电压的计算公式,采用了GB/T16895.10-2010规范中442.2.1条中的公式,Uf=0.5*RE*IE,并取Uf= Uf',预期接触电压Uf'与t的关系曲线图2采用的是王老书中的曲线图。
问题:1. 图2(即王老书中的曲线图)是否有规范作依据?
      2. GB/T16895.10-2010规范中442.2.3条规定,工频故障电压Uf不应超过图44.A2所示值。
《建筑电气》2012年12期《高/低压......》一文中的图2,与GB/T16895.10-2010规范中图44.A2所示值有很大的差别。
如图2中:40ms对应的Uf(或Uf')为200V,500ms对应的Uf(或Uf')为50V;
而图44.A2中:40ms对应的Uf为750V,500ms对应的Uf为200V。
到底哪种说法对?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0 收起 理由
大鼻山 + 10 细心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8 18:52 , Processed in 0.0759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