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38840|回复: 179

[问题探讨] 相保电阻与线路回路电阻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0 10: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相保电阻是不是任何接地短路计算时,都通用的,其值必是《工民设计手册》第三版表4-25的数据吗。

   下列情况下如何取值
   1. 变配电房低压屏直接引单相线至住宅单元集中计量箱,又分支到用户箱时,单相段短路计算用相保电阻,还是用实际线路回路电阻。
   2. 变配电房低压屏直接引三相线至住宅单元集中计量箱,再单相分支到用户箱时,如果只一相有负载,其他无负载。(有朋友去山东半岛滨海渡假时,其住的楼,只有他一家。)
     1). 有负载的一相末端对地短路,单相段短路计算用相保电阻,还是用实际线路回路电阻。
     2). 其他无负载的二相只有一相干线末端对地短路,单相段短路计算用相保电阻,还是用实际线路回路电阻。
     3). 三相都无负载时,发生单相干线末端对地短路,单相段短路计算用相保电阻,还是用实际线路回路电阻。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0 收起 理由
大鼻山 + 10 是个好话题。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9-10 11: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这么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非TT系统,接地短路,电流回路必是相-保回路。因为,用电装置外壳都得接地,如此,保护线天然地与接地故障点导通。
曾经逆推过这个数据,好像相保电阻就是相线+PE的电阻和,感觉“相保电阻”是个多余的概念。
当然,细究导线的分布参数、电容效应,那就有点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zhiwozuiwo:

   我也有同样的理解,二者是一回事。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156 2.线路相保阻抗的计算一节,在单相接地短路时,有式(4-50)第2等式中,相保电阻=相线电阻+保护线电阻,没有1.5的系数。

   但在P156的表4-25中出现了 1.5 倍的系数。

   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伪”?。
     
发表于 2013-9-10 2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入门者


    表格后不是有注释呀,1.5是电阻温度系数
发表于 2013-9-10 22: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8: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4#我是地瓜:

   在P156的表4-25中出现了 1.5 倍的系数,按《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162特点(4)说法:

   “在计算单相短路时,假设的计算温度升高,电阻值增大,其值一半20度时电阻的1.5倍。”
   1.5是“假设”出来的,是“假”的,不是“真”的。而这种“假”的,即被大量的、广泛的采用,不可思议。

   先看 1.5 不可能性
   导线电阻与温度关系式中〔1+0.004*〈t-20〉〕要等于1.5,t 的温度要达145度,大大超过80度了,即使不发生短路,电缆也承受不了。更不要说短路时间允许 5s ,那后果是,VV型电缆的绝缘材料溶化变成浆糊了。这种状态会在客观世界发生否?能允许发生否? 所以1.5是脱离实际人为的臆造数据。

   再看 1.5 引起的误差
   〈5s的疑惑贴子中202#例子〉YJV-4*35+16在距离100米处发生单相接地短路,
   按实际温升计算得短路回路电阻为0.12Ω,
   如果按1.5计算得相保电阻为0.1645Ω,误差率为〈0.1645-0.12/0.12〉=37%,这么大的误差工程中也是不允许的。

   以上是考虑到热态,即电路正常运行,温度已升至某一数值时,发生短路。若考虑到冷态,即开关一合上,温度等于环境温度时,发生短路,那误差会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0: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5#诚版老师: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导体的电阻是物质的固有特性,决不可能因下列计算方法不同而变化,
   欧姆定律  结点电压法  回路电流法  对称分量法 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09: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自己顶

   短路电流计算的是初始值,考虑温升引起导体电阻的增大,必须取初始温度。

   热态短路电流最大误差,发生在路灯短路计算,综观《建筑电气》上有关路灯的文章,都毫无例外的采用了带1.5的相保电阻值。
   路灯在正常工作时,供电各段线路的实际温度是不同的,尤其最远一盏的一段,由于电流很小,是回路计算电流的1/11〈按单相回路11盏计算〉,实际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埋地电缆环境温度一般取20度〉,干线实际电阻不会很大。这时发生短路,这段相干线电阻会突然跳变增至1.5倍,真使人难以置信。

   因为见识短,只见到过研究电压、电流跳变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还未见到过有关电阻突然跳变的文献。有哪位好心的专家、同行提供信息,不胜感激。

   想起了一句名言:戈培尔——一个纳粹的铁杆党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推理:重复是一种力量,“假设”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但也想起了一句名言:科学技术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一点虚伪。
发表于 2013-9-12 09: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2 0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2 09: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2 09: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2 12: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GB16895.23-2012(IEC60364-6:2006)的C.61.3.6.2
C.61.3.6.2故障回路阻抗的测量:考虑到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由于测量是在室温下采用小电流进行,可按以下程序检验由于故障使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测得的TN系统故障环路的阻抗值是否符合4-41部分的411.4的要求。
当所测得的故障环路的阻抗值满足下列方程式时,即认为满足了411.4的要求:

Zs(m)≤2/3 Uo /Ia                     

其中,
Zs(m)  在故障点测得的故障回路起点和终点间的阻抗,Ω;
Uo    相导体对接地的中性导体的电压,V;
Ia          保护电器在表41.1规定的时间内,或按411.4规定的条件,在5s内自动动作的电流,A。
当测得的故障回路阻抗值超过2 Uo /3 Ia时,可按下列程序对故障回路阻抗进行估算,以便对是否符合411.4的规定作更准确的评估:
a)首先在装置的起始端测出电源的相导体—接地的中性导体的环路阻抗Ze;
b)然后测出配电回路相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电阻;
c)再测出末端回路相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电阻;
d)考虑到保护电器的允通能量,在故障电流的情况下,按照a)、b)和c)测试的电阻值在温度升高的基础上随之增大;
e)最后将按照d)增大的电阻值,加上电源的线导体与接地的中性导体回路的阻抗Ze,从而得出故障条件下Zs的实际值。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0 收起 理由
大鼻山 + 10 有一定价值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2#诚版老师:我认为,在计算如此便捷的今天,表4-25经验算法,不应当再存在,已经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同意你的看法。

   你所指的,在《建筑电气常用数据》也有更详细的数据,虽然也不精确,但比《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要好得多了,已考虑到电缆一般不可能满载运行,YJV型取温度Q=80度,VV型取温度Q=60度,提供的电阻值。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9: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3#911room :

   谢谢参与讨论,你提供的资料很好。
   第一. 相保电阻只与温度有关,没有其他超导物质在起作用,问题是单一的,简单多了。
   第二. 又出现了 5s ,短路开始到 5s 后,才来考虑其短路电流值,那当然,由于 5s 的加热过程,电阻值也当然变大了。原来如此,就出台了《工民设计手册》第三版表4-25。也侧面告诉我们,在 5s 250周波短路过程后,回路电阻只能升到1.5倍。

   熔断器会不会出现 5s 开断,要由熔断器方面的专家来论证了。

   断路器肯定不会出现 5s ,都能实现瞬动。限流型断路器限流能量,为预期短路电流半波能量的1/10,为 5s 250周波能量的1/10000,这么小的能量,会使短路回路电阻增大多少倍。即使最落后的磁电式断路器开断时间不会超过20ms,也只有一个周波能量使导体发热,电缆回路电阻也不可能增大到1.5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20:27 , Processed in 0.08323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