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入门者

[问题探讨] 相保电阻与线路回路电阻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4 2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手册(4-50)第2等式的原话摘录如下:
RφP= 1/3(R(1)+R(2)+R(3))=1/3(R(1)+R(2)+R(0)φ+3R(0)P)=Rφ+RP

它前两个等号都是正确的,但就是第三个等号是错误的。或者说,RφP= 1/3(R(1)+R(2)+R(3))=1/3(R(1)+R(2)+R(0)φ+3R(0)P)都是成立的,但是最后一步(指RφP==Rφ+RP)不成立。OK?
发表于 2013-9-14 2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1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11: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11: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14: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城很辛苦。但你没有证明RφP=Rφ+RP。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5: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172
    2. 单相与中性线短路(即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短路) 电流初始值I"k1的计算

   相中短路电流计算,特别提出是“初始值”,相地短路没提“初始值”,其原因是什么?会引起什么后果?
     
发表于 2013-9-15 16: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把相地短路完全彻底地搞清楚,相中短路也就不远了。
核心的核心还是:三相回路RφP=Rφ+RP是否成立的问题。
我始终认为它不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9: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9#大鼻山: 核心的核心还是:三相回路RφP=Rφ+RP是否成立的问题。

   23#的实验,你估计一下,在二种短路的情况下,测得的短路电流,会有什么结果。

   1. 不一样,测得的结果都符合各自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2. 一样,测得的结果符合相保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3. 一样,测得的结果符合相中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发表于 2013-9-15 21: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2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2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5 22: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GB16895.23-2012(IEC60364-6:2006)的C.61.3.6.2
C.61.3.6.2故障回路阻抗的测量:考虑到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由于测量是在室温下采用小电流进行,可按以下程序检验由于故障使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测得的TN系统故障环路的阻抗值是否符合4-41部分的411.4的要求。
当所测得的故障环路的阻抗值满足下列方程式时,即认为满足了411.4的要求:

Zs(m)≤2/3 Uo /Ia                     

其中,
Zs(m)  在故障点测得的故障回路起点和终点间的阻抗,Ω;
Uo    相导体对接地的中性导体的电压,V;
Ia          保护电器在表41.1规定的时间内,或按411.4规定的条件,在5s内自动动作的电流,A。
当测得的故障回路阻抗值超过2 Uo /3 Ia时,可按下列程序对故障回路阻抗进行估算,以便对是否符合411.4的规定作更准确的评估:
a)首先在装置的起始端测出电源的相导体—接地的中性导体的环路阻抗Ze;
b)然后测出配电回路相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电阻;
c)再测出末端回路相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电阻;
d)考虑到保护电器的允通能量,在故障电流的情况下,按照a)、b)和c)测试的电阻值在温度升高的基础上随之增大;
e)最后将按照d)增大的电阻值,加上电源的线导体与接地的中性导体回路的阻抗Ze,从而得出故障条件下Zs的实际值。
911room 发表于 2013-9-12 12:12


我觉得这段已经说得很客观了,2/3,发过来就是1.5Zs(m)≤Uo /Ia,就是1.5系数。
满足了1.5,就认为满足了411.4的要求;如果不满足1.5,要通过更详细的计算,也可能满足。
怕麻烦就1.5,不怕麻烦就仔细算算。
手册的表格又没说是什么电缆,VV、YJY工作温度不同;保护也可能有短延时没瞬动,动作时间难定,短路电流大小也未知,故障引起的温升也难算。
这么多不定因素,一个表格是做不全的,用个1.5系数就是懒人做法,给大家一个方便。
     
发表于 2013-9-15 22: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911room和SCCAT的说法有些道理。但既然是考虑短路温度升高效应,为什么只有单相接地故障才要计入1.5系数,而其他短路方式(如三相短路、二相短路)则不计入1.5系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30 05:01 , Processed in 0.0748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