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入门者

[问题探讨] 5s 的疑惑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6: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入门者 于 2013-8-19 16:19 编辑

回105#ced999 : 你可真会扯,

   请你自己看看在100#贴子最后一行,问的是误差和环境。你知道这是“扯”,不应提这个问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6: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80#ced999 :......电击防护(并非一定是金属性短路!)......

   老是有人用非金属性短路来作“挡箭牌”,现在来揭揭“挡箭牌”的面纱。

  先对电弧性短路说起,按线路压降为5%。还是按整定电流是16A例子说事,相线、N线、PE线等截面。正常运行时相线和N线的压降各为2.5%,即各5.5V。

  电弧性接地短路,必须选的终端配箱PE排电压值为50V,因为此电压是电击防护的分界点。此时回路上的电压分配为:相线也是50V,电弧电压120V(假定阻抗相位都相同),接地短路时,相线压降从正常的5.5V变为50V,按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增至正常电流的50/5.5=9倍,即9*16=144A,按77#的发言“用溯高美 gG-16A,100A的电流下,其熔断时间小于0.4s”。我查得,当电流144A时,分断时间为250ms,这个数字对固定设备和手提设备都是安全的。

   电弧性接地短路,短路程度会不同的。来分析一下电弧电压大于和小于120V的结果。
   电弧电压大于120V时,根据回路电压分布,在PE线设备端电压,会小于50V,变得更安全。
   电弧电压小于120V时,短路电流会变大,分断时间变短,也变得更安全。

   其实,取线路压降为5%不现实的,因为配电箱后的分支回路的电压降不可能等于0。按措施09年版P99-P100的5.6.2第2款,取干线压降2%。PE线的设备端为50V电弧电压120V时,可计算得短路电流是正常电流的22.7倍,如用正常电流16A,短路电流为22.7*16=363A。熔断器、C型微断和塑壳断路器都能短时分断。

   所以从防电击角度来说,对电弧性短路不应该用 5s 来说事。

   请教ced999 :......电击防护(并非一定是金属性短路!)除电弧性短路外,还有其他什么类型,说出来,共同分析一下。
发表于 2013-8-20 08: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20 1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5s没意义,那几秒有意义?12s?
发表于 2013-8-20 15: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20 15: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20 15: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版,设计阶段如何验证这个5秒?
发表于 2013-8-20 15: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20 16: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20 16: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8-20 16: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1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自108#诚版f发言:   因为,5秒,缺少必要的工程条件,没有任何工程指导价值。

   老诚老师,你这句话很有哲理。

   这句话与70#ced999的发言:不要把各个条件(故障电流、持续时间)孤立地拿出来说,工程设计是各方面相互制约、影响的  ,同样有强烈的辩证法气息。

   我赞同! 我欣赏!
发表于 2013-8-20 2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5s可能还真有些历史渊源。

IEC60364-4-41 1992版中叙述如下:
未标题-1.jpg
我们注意到上面的描述有两个词比较有意思,一个是conventional (传统的,惯例的),所在的句子大意是,配电回路允许传统的(或按惯例)不超过5s的分断时间; 另一个词是stationary(固定的),所在的句子大意是,分断时间如果超过表41A的要求,对于(仅对于)连接固定设备的末端电路来讲,只要分断时间不超过5s则是允许的,条件是....(略)。

传统的,就是说这个5s很早就有了;固定的,和低规是否有些类似?

新版的IEC60364-4-41已经不像92版那样描述了,条款编号也变了,至少在2005版中5s还没有被丢弃。其中的描述是“In TN systems, a disconnection time not exceeding 5 s is permitted for distribution circuits, and for circuits not covered by 411.3.2.2.”,大意是,在TN系统中,对于411.3.2.2条款范围之外的电路,允许不超过5s的分断时间。411.3.2.2条款的内容在前面的回帖中那个大胡子已经介绍了。

回帖的目的只是想说明, 我相信规范规定自有其道理,尽管规范不是完美的和万能的,尽管不被我们所理解。至于5s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不知道;5s在工程设计中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也不知道。有兴趣的朋友们继续研究吧。
发表于 2013-8-21 00: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没来,完全看傻了,这都讨论的是什么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08: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 5s的疑惑 的起因

   不久前,家里一台空调移机,在新位置要打一通室内外机相连电源线及制冷剂的孔洞,必须用到冲击钻,这是典型的手提式设备。也无法确定配电线路是否能满足《低规》第5.2.10式5.2.10的要求,为了确保空调安装工的安全,按规范要求,必须在使用的插座处做局部等电位联结,扒开地表面的混凝土,在露出的地板钢筋焊接上保护导体,这工程量可不小,还破坏原来的装修好的地面。要不要做局部等电位联结,纠结了很久。

   在此请教专家及电气同行们,碰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处理?局部等电位联结,做还是不做?

   为了解开这个迷,开始深究,才提出了 5s的疑惑 贴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7-23 10:37 , Processed in 0.0805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